我國最早的航空學校是1913年創建的北京南苑航空學校。校長是湖北人秦國鏞。
學校從1913年春開始籌備。學校的生源基本上是陸海軍各部隊、各機關中的青年官佐。
學校的課程分為學科與術科兩類。學科有航空學、機器學、氣象學、陸海軍戰術、戰史、外國語和體格鍛煉等課,術科以練習飛行為主,輔以裝卸發動機和修理飛機等項。
航校學製為兩年。第一年為初級飛行,第二年為高級飛行。學員在學習了飛行原理、了解了飛機各部的作用和各指揮係統的操縱方法後,分成若幹組,每組由一教官率領,圍繞著飛機,聽其講解飛機內部各機關如何開動、各指揮係統怎樣操縱等技術;然後坐上飛機,在教官的指導下,實地練習發動、停機、滾行、升空、降落、空中轉彎、遠距離飛行、修理等技能。當時,教練用的飛機是從法國買回來的12架“哥得隆”式,其中一架是水上飛機。航校的高級飛行科目中有一項長途飛行,要求從北京南苑起飛,到河北保定降落、加油,然後再飛到馬廠,最後再飛回南苑。順利完成這個三角航線飛行的,才算合格。這個航線僅為數百公裏,今天看來算不上什麼。當時飛機發明不到十年的曆史,航校用的法國雙翼教練機最大時速僅96公裏,載油量也很有限,加上儀表、導航設備簡陋,能飛這航線也很不容易。1914年3月10日至11日,經過兩天飛行,從北京飛到保定,這是中國航空史上最早的一次長途飛行。
南苑航空學校自創辦至消亡,前後僅僅15年,共培養4期學員150餘人,並從中選拔一部分出國考察。這些人後來為建設中國近代空軍起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