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咱們結婚吧Love me Tender,or not(1 / 1)

咱們結婚吧Love me Tender,or not

電影

作者:阿樹

細心的觀眾如果稍加注意,可以留意到《咱們結婚吧》裏的四段不同的故事中,薑武飾演的服裝設計師陳震軒在片中反複聽的那張黑膠CD歌曲,是貓王Elvis Presley1956年為自己出演的電影《Love Me Tender》創作的同名歌曲。導演劉江借此闡釋了自己的愛情觀——Love me Tender。

為愛所困的女性形象

在經典的Chick flick當中,我們往往可以看到那些為愛所困的女性形象。《咱們結婚吧》這部電影裏的四個女性形象便是如此。高圓圓飾演的婚紗店店長葉雯雯與陳意涵飾演的機場地勤女顧小蕾,都希望在生活中有完美的婚姻結局;劉濤飾演的蠻橫的酒店女經理田海心,卻在婚姻中與丈夫產生了裂痕。就像錢鍾書在《圍城》裏的精彩論斷:外麵的人想進去,裏麵的人想出來。旁觀者不如當局者能夠感受到婚姻的可怖,比如田海心和自己丈夫的矛盾產生,就是處於事業上升期的自己與孩子誕生的艱難抉擇,這似乎是屬於中國當代社會的 “現實主義”一種。

相較之下郭碧婷飾演的小提琴手的段落,卻帶有某種少女的夢幻。愛上萍水相逢的導遊李想,放棄了相戀七年的男友與近在咫尺的婚禮。對片中另外三個女性來說,婚姻可能是真正的幸福,而對於“文藝”來說,她的幸福,是找到那個專屬於她的“理想”,不是水到渠成的娶妻生子平凡到老。愛情不是將就,是氣味相近愛好相近能夠在精神層麵上契合。導演並非對文藝女青年這個群體帶有諷刺與刻薄,認可了參差多樣的追求幸福的方式。

整體的切割與風格化的濫觴

人物設定的典型,並不意味著敘述手法的合理。作為多組人物故事發展Chick flick,觀眾更需要銜接自然地移情,而非情緒被粗暴雜亂的敘事所中斷。上一個鏡頭是顧小蕾關門離開自己的居所去機場,下一個鏡頭是田海心開門驚訝發現自己的嶽父母和母親來到了自己的住所,類似這種剪接契合情緒匹配的段落,在影片中是缺失的。更多時候反而是明道拉著落跑的新娘,走進了田海心和客人談話的餐廳,又或者是李晨坐在了鄭愷駕駛的飛機上的段落,強製地提醒觀眾四段故事的關聯性,當需要反複做這一點的同時,影片的整體性已然被割裂了。

同時導演也對風格化過分看重。比如文藝的故事裏,她乘車去往目的地,鏡頭便是不厭其煩的跳接,再加上強逆光大特寫製造這段故事當中的夢幻效果。我們可以理解Chick flick所需要的抒情段落,可是風格化並不意味著需要這類過分矯飾的鏡頭,把影片拍成了廣告片,反而缺失了“電影感”。

更合理的表現,或許是文藝在葉雯雯的店裏試穿婚紗,鏡子中一瞬間出現了李想的身影。這裏對於鏡子的使用和文藝這個人物的性格是貼近而合理的,卻又克製地展現了不一樣的風格。看來Love me Tender不僅僅對於那些Chick flick的女性形象的一句魔咒,也是提醒著創作者需要保持更多的耐心和專注,用更溫柔的手法去展現其創作的初衷,而並非是需要粗暴地表達所謂的風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