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救贖,文化如何重塑?
運營
作者:張勇
近日,世界知名投資集團麥格理表示,李寧公司的改革創出新天地,2014年將實現複蘇。由於投行的唱好,李寧股票也實現了小幅上漲,創下了8個月以來的新高。這是自2012年李寧公司業務虧損達20億元,李寧重新執掌公司以來的最新利好。
這家創立21年的中國知名體育運動品牌,曾借2008年奧運營銷威力,在2009年以84億元的銷售額超越阿迪達斯,成為國內體育市場的第二名,距耐克隻有一步之遙。但在2010年業務收入達到94億元以後,忽然從雲端跌落,開始連續出現負增長。歸結其虧損原因有多方麵,比如:公司業務領域全麵擴張,導致有限的資源被稀釋;管理團隊日益國際化,新老文化難以融合;更換新LOGO,品牌認知度下降,新形象仍然有待認可;國際化戰略舉步維艱,國外旗艦店紛紛關張等。
2012年7月,公司創始人李寧本人則走向前台,擔任執行主席,並聘請德州太平洋集團合夥人金珍君帶領團隊空降李寧,擔任執行副主席。至此,李寧公司走上了自我救贖之路。這家曾經輝煌的公司已跌入穀底,戰略定位錯誤、品牌重塑失敗、銷售下滑、庫存高壓、高管離職。李寧本人將承擔把公司重新駛向正確航向的重任。在實施了更換管理團隊、重塑戰略、裁員等一係列變革後,李寧公司正承受著變革之痛。
李寧的變革計劃已經實施了一年,截至2013年上半年,李寧公司業務收入29.1億元,利潤負1.8億元。李寧公司仍在沼澤中跋涉。
在李寧公司自我救贖的道路上,公司的企業文化能否支撐公司的全麵變革?這個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相對於市場、財務目標,李寧公司更大的隱憂在於企業內部文化的重建上。尤其是在變革時期,如果沒有強有力的企業文化支撐,任何變革都不會成功。在經曆了高層大換血和大批核心骨幹離職之後,李寧公司20餘年積累下來的企業文化已經傷痕累累。李寧企業文化的DNA,如何支撐公司的鳳凰涅槃?
在我及其研究團隊看來,李寧公司需要加強以下5個方麵的企業文化建設。
一、強化創始人的精神領袖作用
作為公司的創始人,李寧本人是這家公司的精神領袖。李寧公司的員工,包括那些因為種種原因離職的員工,在提及李寧時無不充滿敬意。“隻要李寧還在,這家公司就有希望。他的存在是這家公司文化重建的基石。”
李寧的重新出山,更多帶來的是企業創始文化。通過李寧獲得14次世界冠軍的曆史,強化公司擁有一顆“冠軍的心”的拚搏精神。公司的企業文化也應體現李寧本人的一些理念,推廣“有容乃大”的包容精神。李寧本人就是公司的曆史,融合了過去與現在,實現文化的傳承。強化李寧的精神領袖作用,將大大強化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
二、促進空降團隊與原生力量的融合
早在2001年,李寧就開始聘請職業經理人來提升管理水平,在李寧公司的曆史上,屢次出現空降管理團隊。這家作為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一直力求國際化管理,增加國際化人才。但是過多、過快地引入外部職業經理人,引起李寧公司文化的混亂,導致公司管理大幅度變動。經營團隊的文化衝突,給李寧的變革蒙上了一層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