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博洋家紡 電商“獨立運動”(1 / 2)

博洋家紡 電商“獨立運動”

封麵文章

作者:朱麗

★線上行業地位:第一名★上線年限:4年★2012年線上營收:4.2億元★年平均增長率:300%以上

“既然要做電商,就要破釜沉舟地去做!”

放出這句狠話,就意味著吳榮華要為“電商行動”奮力一搏了。作為博洋家紡電子商務公司總經理,當初被授權負責開辟電商這個新渠道時,董事長蔣武吉看重他的就是這股做市場的衝勁。

然而,光有做市場的激情還遠遠不夠。電商對於家紡企業算是個新行當,許多在傳統渠道輕車熟路的打法,在電商領域不一定玩得轉。當2009年接手這個任務時,吳榮華內心還真有些複雜——做電商好比白手創業,成敗一線之間!

2012年,博洋家紡線上銷售額達4.2億元,以每年超過300%的速度在增長,遠遠超過羅萊、富安娜、水星家紡等品牌,並且在不經意間衝到了行業線上銷售額第一。要知道,博洋家紡取得這個成績僅用了3年多時間。

作為曾經的落伍者,卻在電商渠道實現了彎道超車,博洋家紡究竟“玩”的是什麼戰術?

獨立,電商之必須

“電商不僅僅是一個銷貨通路,它還是一個新的市場領域。”吳榮華語氣堅決地對《中外管理》說。對於一直沉寂線下的家紡行業,電商如今已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必須要做”。

一切從零開始。吳榮華首先麵對的是如何快速“衝”銷量。與其他傳統企業一樣,博洋家紡最初也將電商定位於清理庫存,電商也隻是公司下屬的一個部門。2009年3月,吳榮華帶著幾個人到淘寶上開店,隻賣前一年積壓下來的存貨,也曾為坐等訂單而焦慮過。

而真正的起色,是在當年淘寶“雙11”促銷活動中,人員寥寥可數的電商部門在苦戰24小時後,意外完成了17萬元的銷售額,這讓吳榮華團隊開始信心大增——如果電商能夠做好,博洋家紡就有希望在新的領域重新崛起。

要知道,博洋家紡早在1990年代曾經位居行業老大,並且率先提出“家紡”這一流行概念,但後來其市場地位一度下滑,甚至淪為行業二線品牌。當電子商務大潮來襲之時,博洋家紡能否抓住這一輪新的機會?

為了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吳榮華決意為電商下一場賭注。

如果說電商起步之時,賣庫存不失為一種權宜之計,那未來的長久之策呢?“電商必須與傳統渠道一樣,拆分開來獨立運作,否則就沒有競爭力。”吳榮華大膽地向老板提議。而獨立經營的好處,也正如他期待的:“前期可以更好地放開手腳,不會受傳統渠道的限製。”

2010年年初,博洋家紡電子商務公司正式成立。電商業務從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到資金鏈等,與線下渠道統統分開。用吳榮華的話說,就是“線上、線下各玩各的”。也就是從那時起,他就為電商的崛起砸下重重一錘,並拿他做傳統渠道的市場作風,雷厲風行地搞起了線上“獨立運動”。

反觀家紡行業的其他品牌,線上賣庫存者依然照舊。但在發展進度上,卻被行業“激進者”甩到了身後。“傳統企業如果做不好電商,那一定說明沒有足夠重視它。”吳榮華坦言,博洋隻不過比別人更加重視,為此讓電商獨立經營,獨自去占領市場。

單點突破,激活線上

網絡市場足夠大,但網購人群卻極為分散。這市場該怎麼打?

困難似乎一下子冒出來了。不過,吳榮華很快想到一個策略:集中優勢打一點。也就是說,在用戶量最多的區域開店,集中所有資源打好攻擊戰,然後再到其他區域進行擴張。這個戰術源於吳榮華做傳統渠道的“作戰”經驗,適合於開辟一個新市場。

博洋家紡首先鎖定的是淘寶。但那時,淘寶上已有羅萊、富安娜等家紡品牌的先行者,後來者如果沒有足夠的“料”,憑什麼去吸引用戶?又怎能將淘寶順利攻下?

進入淘寶平台之後,正值淘寶扶持傳統品牌之際,博洋家紡就順路成了淘寶的力捧對象。“淘寶覺得我們靈活性大,品牌知名度也不錯,就來重點推我們,用戶就進我們店了。”吳榮華談及當初入駐淘寶,語氣相當輕鬆。

雖沒有大手筆砸錢投廣告,但身為傳統品牌,卻可以依靠既有的影響力快速獲取用戶資源。此時,傳統企業做電商的優勢初步顯現出來。但是,家紡行業一直以來傾向於靜態銷售,擺在商場裏不溫不火,那麼搬到線上肯定就不能這麼矜持了。否則優勢很快變成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