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失獨老人保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2 / 2)

二、構建失獨老人保障安全網

(一)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規,將失獨家庭保障製度化。要製定失獨家庭保障的專門法律法規,作為我國社會保障製度的重要補充。具體應包括失獨家庭的養老、醫療、老年服務等多方麵的內容,明確政府責任和資金來源。各級政府部門應設立專門負責失獨群體的組織,失獨者遇到困難時能及時給予幫助。隻有建立起失獨老人的幫扶、保障體係,從立法上提供保障,才能使“關愛失獨老人”不成為一句空話。

(二)摸清失獨老人數據,明確失獨老人的權益。建議有關部門盡快對失獨家庭失獨老人總量和狀況進行專項調查統計,充分掌握失獨群體的實際情況,並建立數據庫,為研究製定或完善相關政策提供依據。另外,失獨群體對國家人口總量的控製作出了貢獻,應將失獨群體定位為對社會發展有功群體,享受社會優撫的相關政策待遇。對失獨老人可發放失獨老人證,在其入住養老機構和就醫、生活服務、老年照顧等方麵予以政策傾斜。

(三)強化保障力度,建立關懷基金。目前針對失獨老人關懷沒有從根本上幫助失獨者解決養老、醫療等重大困難。建議建立失獨家庭關懷基金,資金可從社會撫養費中提取。將征收的社會撫養費用於補償失獨家庭尤為重要,這對失獨家庭失獨老人的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和生活保障才能有實質性扶助。由政府出資來供養失獨老人,既是對於失獨老人經濟上的支持也是莫大的精神安慰。

(四)加強精神關愛,提供醫療救助。讓失獨者不孤獨,考量著國家文明和國家責任。要調動社會資源,發動民間組織,開展對失獨老人心理輔導、義務巡診、免費體檢、臨終關懷等多元化服務。可以以社區、單位和誌願者為依托,開展諸如“親情牽手”“暖心計劃”等活動,讓孤獨的失獨老人身有著落,心有依靠。例如,漳州市首次嚐試給失獨家庭購買心理服務,由社工組織介入,給這些特殊家庭帶去心理援助,並在薌城區進行了試點。這個名為“生育關懷攜愛家園”的服務項目,由漳州計生協與致尚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簽訂購買協議,由社工通過專業知識和規範化的操作,與失獨家庭建立信任關係,通過開展家庭探訪,專業介入,構建社會支持網絡,提供菜單式服務和靈性關懷。另外,可建立失獨老人的醫療保健實行免費製度,日常保健工作由社區醫療機構承擔;在各級醫療機構開通“綠色通道”,憑失獨老人證將其發生的醫療費用由相關醫療部門直接報銷;對患重特大疾病的失獨老人醫藥費給予補助,為失獨家庭提供便利的就醫條件等。

(五)大力發展社會養老機構,對失獨老人優先照顧。鼓勵興辦社會養老機構,加快社會管理創新。對失獨老人入住養老院需要監護人簽字等相關製度,進一步改革完善,保障他們能夠優先入住。公立養老院在床位緊缺的情況下可根據失獨老人證優先安排失獨老人;鼓勵民營養老機構收留失獨老人,民營養老機構在收取一定數量的失獨老人後可享受一定的稅收優惠。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可建立專門養老機構集中托養失獨老人,因為這些老人渴望抱團取暖。同時,發展社區互助養老,對居家養老的失獨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顧,可成立社區關愛失獨者服務中心,為失獨家庭提供物質精神一體化服務;也可為失獨家庭和兒童福利院建立對接平台,讓老人和孩子多接觸交流,老少同樂,走出孤獨和封閉。

(六)努力控製和減少失獨群體。政府各部門應該在控製與減少“失獨”上有所作為。如車禍、礦難、工傷等意外雖不能完全避免,但可以通過加強交通安全、生產安全宣傳教育減少事故發生;對孩子和青年的生命教育也應提上緊迫的日程;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需最大程度地予以實現……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控製和減少失獨家庭。

失獨老人,期待著安享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依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