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中央的政策支持
為了使開放舉措能落實到位,也為了便於集中管理,習仲勳考慮可以先劃出一個地方,搞一個特別的地區,省裏要給這個地區以特殊的政策,讓這個地區盡快發展起來,這也算是一個試點,取得經驗後,再在省裏其他地方推廣。經過和省委其他領導幹部共同研究,他們形成了一個在廣東省先劃出一個特別的地方,實行特殊政策的方案。但是,習仲勳心裏也十分清楚:這是一個涉及國家製度、體製等許多方麵的重大問題,是需要中央決定的重大政策。1978年10月,廣東以省政府的名義向國務院提交了《關於寶安、珠海兩縣的規劃和設想的報告》。報告提出,要在三五年內把寶安、珠海兩縣建設成為具有相當水平的工農業結合出口商品基地,建設成為吸引港澳遊客的遊覽區,建設成為新型的邊防城市(即“三個建成”),並提出了實現“三個建成”的政策和措施。報告特別提出將兩縣建成相當於地級的中等城市,配備強有力的領導班子,由省、地雙重領導。
習仲勳決定在即將召開的研究經濟建設問題的中央工作會議上,向中央提出自己的見解。他親自動筆撰寫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報告草稿提綱,題目定為《廣東的建設如何大幹快上》。1978年11月,中共中央召開工作會議,在廣東省委書記王全國發言時習仲勳插話,直接向中央提出:“不僅經濟體製,整個行政體製上也要考慮改革。中國這麼大,各省有各省的特點,有些應根據各省的特點來搞,這也符合毛主席講的大權獨攬、小權分散的原則。廣東省委己討論過,這次來開會,希望中央給點權,讓廣東先行一步,放手幹。”參加會議的有關領導問習仲勳:“廣東要什麼權?”習仲勳說:“廣東作為一個省,等於人家一個或幾個國家,但現在全省的地方機動權力太小,中央統得過死,不利於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們的要求是在全國的集中統一領導下,放手一點,搞活一點。這樣做,對地方有利,對國家有利。”“如果給廣東一個特殊政策,經濟可能幾年就上去了。”習仲勳的話,引起了與會人員的深思。這些要求在今天看來是並不高的,但當時已是一種要求突破舊體製的重大構想,這種大膽出格言詞別人都不會說、不敢說或者不能說,他無所畏懼的坦蕩自信和巨大的魄力著實令人敬佩。
緊接著,習仲勳又出席了這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曆史上實現偉大轉折的具有深遠意義的極為重要的一次會議。會議對習仲勳提出的“廣東先行一步,要求中央給予廣東省特殊政策”的報告進行了研究,在反複討論的基礎上,中央擬出了一個支持廣東省先行一步的意見。之後,習仲勳又單獨向鄧小平做了專門彙報。鄧小平對習仲勳等人的彙報很是讚賞,他說:“新加坡吸收外資開廠,利潤收入百分之五十可以拿到,還有勞務收入、稅收。廣東、福建有這個條件,搞特殊省,利用華僑資金、技術,包括設廠。隻要不出大杠杠,不幾年就可以上去。美國人問我,你們這樣搞會不會變成資本主義,我說,我們賺的錢不會裝到我們這些人的口袋裏,我們是全民所有製,社會主義變不了資本主義。如果廣東這樣搞,每人收入搞到1000至2000元,起碼不用向中央要錢嘛。廣東、福建兩省8000萬人,等於一個國家,先富起來沒有什麼壞處。”接著又說:“對!辦一個特區。過去陝甘寧邊區就是特區嘛!”當談到配套建設資金時,鄧小平說:“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他還說,中央已經決定,派穀牧到廣東省去幫助你們工作,一起把特區辦起來。習仲勳聽後表示:太好了,在中央支持下,我們一定會把這件事情辦好。
習仲勳一回到廣東,便於1979年1月8日至25日召開省委常委擴大會議,貫徹中央工作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聯係廣東實際,研究如何實現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上來。這次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在廣東改革開放曆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明確提出要利用廣東毗鄰港澳的有利條件,利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設備,搞補償貿易,搞加工裝配,搞合作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