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火運行,醞釀時機,加快開展武裝起義步伐
經過艱苦細致的準備工作,起義的條件日臻成熟。這時,一件小事成為引發起義的直接導火索。1932年春節剛過,時任第二團團長曹潤華突然做出將第一、第二營換防的決定,第二營遠在甘肅省徽縣、成縣一帶。當時,第一營的官兵大部都是陝西省禮泉縣、乾縣人,不願意到離家更遠的山裏去,一股抵製換防的情緒迅速在全營蔓延開來。
習仲勳召集營黨委成員開會認真研究了形勢,認為乘換防之機舉行兵暴是一個極好的機會。於是,派中共地下黨員劉書林(公開身份是營部文書)以買東西為名,速去西安向中共陝西省委請示彙報。中共陝西省委同意營黨委的意見,派省軍委書記劉林圃(一說為省委軍委秘書)為特派員,前往鳳縣傳達省委的指示。在劉林圃到達的當晚,就召開了營黨委會。劉林圃在會上宣布了省委關於立即舉行兵暴的決定。會議還決定,由劉林圃協助營黨委領導起義,兵暴時間就定在部隊換防之際,地點定在兩當縣城。起義後將部隊拉到陝西麟遊地區,與劉誌丹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陝甘遊擊隊會合。
幾天後,團部突然下達了“一營立刻開往徽縣換防”的命令。4月1日拂曉,第一營營部和第一連、機槍連奉命從鳳縣城出發,到雙石鋪和第二連會合,一起向兩當縣前進。黃昏時分,第一營抵達兩當縣城,各連在既定的地點安營紮寨。
晚上9時左右,在北街一個騾馬店內,習仲勳組織召開了營委擴大會議,全體黨員幹部參加。會上,他簡要地說明會議目的,並向大家介紹省委特派員劉林圃,劉林圃當即傳達了省委關於立即舉行兵暴的指示。為避免夜長夢多,會議決定當晚舉行起義,由劉林圃擔任軍事指揮,營黨委書記習仲勳參與組織領導全營行動,並製定了具體的行動部署。一場兵暴猶如運行已久的地火一般即將噴發。
舉起義旗,發動兵暴,打響甘肅土地革命戰爭第一槍
關鍵時刻終於來臨。2日零時許,驟然響起的槍聲,劃破了小城寂靜。緊接著,縣城四處接連響起了激烈的槍聲和呐喊聲,習仲勳等發動和領導的兩當起義正式開始了。
各連起義官兵分別向預定目標發動進攻。先後擊斃了第一、第二、第三連和機槍連的連長,並收繳了一些槍支。營長王德修聽到槍聲後,預感情況不妙,立即帶警衛班越牆逃跑,躲進了西山,抓捕營長王德修的計劃未能實現。因機槍連已有防備,並在房門口和房頂上架起機槍,負隅頑抗,起義士兵連續進攻未果,未能解除武裝。此時,敵援軍逼近,為減少戰士傷亡,劉林圃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立即撤出戰鬥,下令200多名起義士兵迅速撤出兩當縣城,在北城門外窯溝渠旁集合,連夜沿兩當河向東北方向前進。
隊伍在習仲勳、劉林圃率領下,一路向北行軍,遭遇了多次激烈戰鬥,於翌日上午9時左右到達兩當縣境的太陽寺。在這裏,習仲勳召開營黨委會,研究部隊整頓事宜,隨後召開了全體官兵大會。會上,劉林圃代表省委給起義戰士講話,宣布將起義部隊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遊擊隊第五支隊”,選舉許天潔為支隊長兼第三連連長,習仲勳任支隊政治委員。這樣,一支新生的革命武裝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