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兩當起義”中的習仲勳(1 / 3)

“兩當起義”中的習仲勳

紀念習仲勳誕辰100周年

作者:章世森

81年前,在陝甘大地爆發了一次著名的兵暴運動。駐守在隴南山區甘肅兩當縣城的國民黨第十七路軍警備第三旅第二團第一營的3個連200多名官兵,在習仲勳、劉林圃等組織指揮下舉行了武裝起義。翌日,起義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遊擊隊第五支隊。故稱“兩當兵變”。

這是繼清澗、渭華、旬邑起義之後,我黨在西北地區領導發動的具有重要影響的一場武裝起義。這次兵變極大地震懾了敵人,喚醒了甘肅人民的革命意識,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甘肅人民進行革命鬥爭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動力,燃起了隴原大地的革命風暴,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極為光輝的一頁。而時任中共營地下黨委書記的習仲勳,在起義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領導骨幹作用,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曆史功勳。

臨危受命,舍生忘死,深入敵營開展兵運工作

黨的八七會議後,中共陝西省委為貫徹會議精神,把開展武裝鬥爭作為主要任務,先後發動了一係列武裝起義。同時,在陝北特委擴大會議上做出“以兵運為主,創建紅軍”的決定。1930年2月,年僅16歲的習仲勳懷抱“最大的犧牲決心”,受中共陝西省委派遣,義無反顧地到長武縣國民黨陝西警備騎兵第三旅第二團第二營(後被楊虎城收編,番號改為十七路軍警備第三旅第二團第一營)從事兵運工作,從此開始了他在陝甘地區兩年多兵運鬥爭的生涯。

這一時期,西北地區軍閥混戰,反動勢力十分猖獗。習仲勳深入士兵當中,因時製宜,不斷調整兵運鬥爭的思路,將黨的工作重心和基礎放在了基層,開始開展紮紮實實的組織和動員工作。

廣泛開展教育,啟發士兵的階級覺悟。習仲勳和李特生、李秉榮等下連隊任職,以便掌握實際權力。他先任見習官,後任特務長,並以第二連為中心在全營開展起兵運工作。他們以公開身份作掩護,通過召開秘密會議、散發秘密傳單、書寫張貼標語等方式,批判封建地主、土豪劣紳和貪官汙吏對農民的剝削和壓迫,揭露蔣介石反動政府和帝國主義相互勾結,壓榨掠奪人民的醜惡嘴臉和罪惡行徑;從關心士兵生活入手,利用同鄉故舊關係,聯絡感情,或采取鄉間結拜兄弟的方式,建立更緊密的私人關係,以發動士兵進行日常鬥爭;鼓動士兵向長官提出按時發餉、發鞋襪的要求,爭取實行經濟民主;明確反對打罵、欺壓士兵,爭取實行政治民主;向士兵宣傳中央紅軍三次反“圍剿”戰爭勝利的捷報,引導士兵扭轉思想,慢慢走上革命道路。

大力發展黨員,奠定黨的組織工作基礎。在提高士兵覺悟的基礎上,他們積極物色對象,發展秘密黨員,在進步士兵中培養骨幹,建立黨組織,為革命積蓄力量。1930年4月,經中共陝西省委批準,該營成立了中共營黨委,李秉榮、李特生、習仲勳先後任黨委書記,同時在第一、第二、第三連各成立一個黨支部。到1931年冬,共產黨員人數已達50餘人。各連都有了黨的骨幹分子,排長、班長大部分都是共產黨員,不是黨員的,也都是革命的同情者。通過艱苦細致的教育工作,該營絕大多數官兵的思想覺悟得到了提高,為兵暴做了必要的思想和組織準備。

嚴肅整頓軍紀,切實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這支軍隊原來為西北民軍,被楊虎城收編後仍然組織混亂,軍紀渙散。習仲勳等在嚴肅軍紀方麵狠下了一番功夫。比如,禁止士兵搶拿老百姓東西,一旦發現就及時進行嚴肅處理。有一次,幾個士兵在鳳縣城東來家坪搜刮民財,農民阻攔後反遭痛打,農民氣憤地跑進縣城伸冤求救。習仲勳知道此事後,立即向營長王德修建議整頓軍紀,並將幾名肇事的士兵關了禁閉。這件事教育了全營士兵,使該營的軍紀大有好轉。與此同時,他們也堅決同其他軍閥勢力和國民黨軍隊胡作非為、坑害老百姓的行為作鬥爭。當時,陝軍顧鼎新部途經鳳縣,一路上為非作歹,無所不為。整個鳳縣縣城風聲鶴唳,百姓惶恐不安。習仲勳等聞訊後,連夜張貼了“打倒奸淫擄掠的顧司令”“希望顧司令嚴整軍紀”等許多標語。待顧部到達鳳縣看到這些標語後,十分震驚。為了不失麵子,顧鼎新下令叫手下士兵嚴守軍紀,禁止在縣城胡作非為,從而使鳳縣百姓免受了一場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