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孕婦妊娠期應適當增重
隨著胎兒的生長發育,孕婦的體重會不斷地增加。孕婦所增加的體重包括胎兒和孕婦本身兩個方麵,控製體重增加主要是控製孕婦本身的增重。
孕婦在懷孕期間究竟增重多少最適當呢?專家們提出,婦女在孕期的增重以十~12.3千克為宜。在此範圍內增重,嬰兒出生時的體重可維持在2500~3400克,符合標準要求。
孕前體重低於同身高標準體重15%的低體重女性,倘若孕期增重少於9千克時,其分娩低體重兒的發生率將增加50%,新生兒的死亡率也要相對增加。孕前體重超過同身高標準體重20%的過重女性,孕期增重可控製在8.1~9.1千克,這類女性孕期不需減重,可在分娩後進行積極減重,但也要注意循序漸進。
控製孕婦的體重增加不超過12.3千克,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注意身體鍛煉。適當鍛煉身體,可以減少孕婦本身體重,不會影響胎兒的增長。
②晚飯適當少食。人們吃了晚飯活動少,熱量容易在體內堆積,從而使人發胖。晚飯適當少食,並不影響對胎兒的營養供給。
③適當減少主食。減少主食,增加蔬菜和水果的進食。瓜菜中能量少,但卻含有多種維生寨,而且瓜菜中的纖維素還能緩解或消除便秘現象,這對於減少體內吸收熱量很有利。
8.孕婦不宜拔牙
“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而孕婦的牙齒若是出了問題,就更要格外小心,因為孕婦無論做什麼檢查或治療,都要先想想腹中柔弱的寶寶是否能吃得消。
婦女在妊娠期間身體產生了一係列的生理變化,口腔經常出現個別牙或全口牙的牙齦充血、水腫以及牙齦乳頭明顯增生,如果拔牙很容易引起出血。另外,妊娠期對各種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即使輕微的不良刺激也有可能導致流產或早產。大量的臨床資料表明,在妊娠最初的二個月內拔牙可能引起流產:妊娠八個月以後拔牙可能引起早產;有習慣性流產、早產的孕婦更忌拔牙。
對於妊娠期間必須拔牙的孕婦,拔牙時間要選擇在妊娠3~7個月之間,並要在拔牙前做好充分的打算工作。要保證患者有足夠的睡眠,避免精神緊張。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麻醉劑,以防止因疼痛而反射性引起子宮收縮導致流產。
9.孕期牙科治療的限製
最好能在懷孕前先做牙齒檢查,因為孕期不適合做牙齒治療,若牙齒出現緊急狀況,也隻是做暫時性的症狀治療,拔牙或任何侵入性治療則延至產後再進行。
(1)懷孕前期
即懷孕的前三個月。這個時期是胚胎器官正在發育與形成的關鍵時期,腦神經與心髒血管係統、頭臉部五官、口腔牙齒、四肢等器官都在這個階段成形,所以最易受外來影響。服用不當藥物或X光照射劑量過高,可導致流產或胎兒畸形。孕婦若在此期中經曆牙齒疼痛及看牙的焦慮與壓力,可能對胎兒及孕婦都有不良的影響,所以這個時期,若非緊急狀況,醫師不建議進行牙科治療。
(2)懷孕中期
即第4~半年。若一定要治療牙齒,此時期是較適當且安全的治療時機,建議隻做一些暫時性的治療,比如齲齒填補。若為必要性拔牙,為了美觀,可裝暫時性假牙。
(3)懷孕後期
即後三個月孕期。此時期孕婦不適合長時間的牙科治療。首先,敏感的子宮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引發早期收縮;再者,治療時的臥姿,胎兒的重量會壓迫下腔靜脈,減少血液回流,引發體位性低血壓,同時使心髒輸出量下降,產生腦力勞動缺氧,從而有暈厥的可能。
10.孕期常見的牙周問題
孕期較常見的牙周問題有以下幾種:
(1)妊娠牙齦炎
是孕期最常見的牙周疾病,表現為牙齦腫痛,刷牙、進食時出血。防治的方法是去除牙結石,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保持口腔衛生。多食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也可適當服用多種維生素片。
(2)妊娠性牙齦瘤
妊娠性牙齦瘤是指在孕婦牙齦的某個部位上長出一個小瘤子樣的東西,不痛也不癢。這種小瘤子多發生在兩個牙之間的牙齦乳頭部位,有一個細小的蒂連在牙齦上。有的顏色特別紅,容易出血,也比較軟;有的顏色和正常牙齦差不多,不容易出血,也比較硬。這種牙齦瘤的發生和妊娠有關,並隨妊娠期的發展而逐漸增大,但長到直徑1.5厘米左右時就停止了生長。
妊娠性牙齦瘤並不是一種真性腫瘤,在產後,當內分泌逐漸恢複正常狀態時,它也會隨之漸漸變小,甚至消失不見,所以不必急於手術切除。隻要早一點去醫院治療牙齦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妊娠性牙齦病的發生。
(3)其他症狀
懷孕期間,也可偶爾見到牙周囊袋加深、牙齒容易動搖等症狀。事實上,口腔衛生不良及原先有牙齦炎的孕婦,都可能發生牙周問題。所以,懷孕前要先做口腔檢查與預防治療,懷孕期間也應定期檢查及做好口腔清潔衛生。
11.孕婦牙齦腫脹與出血
婦女妊娠期間,常有牙齦水腫,牙齦顯得肥厚而鬆軟,顏色由淡紅色變為深紅色或紫紅色,而且容易出血,嘴裏經常黏糊糊的,刷牙的時候出血更多,這就是妊娠性牙齦炎。倘若妊娠性牙齦炎急性發作,除有上述表現外,還可出現牙齦疼痛,給孕婦帶來精神負擔。妊娠期的第2~三個月和產前二個月炎症的發展比較厲害,出血現象也比較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