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牙齦出血多因為陰虛胎火發炎,灼傷齒齦血絡,迫血外滲所致。可用滋陰清火、護養齒齦的方法治療。方用牛地12克,丹皮6克,黃芩9克,知母6克,菊花6克,麥冬9克,蘆根三十克。通常連服7劑,牙齦出血即會明顯減少或消失。
12.白帶增多與外陰瘙癢
女性的白帶是由陰道黏膜滲出物、子宮頸腺體、子宮內膜及輸卵管的分泌物而形成的混合物,它的多少主要受婦女體內雌激素水平的影響。女性懷孕後,卵巢的黃體便會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以維持受精卵的著床和發育。因為雌激素和孕激素始終保持著高水平狀態,從而使得外陰和子宮頸的腺體一直分泌旺盛,致使白帶增多,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倘若陰道分泌物呈乳白色或稀薄的雪花膏的顏色,氣味不強烈,屬於生理性變化,不是疾病,也不用擔心。
但是,倘若白帶呈膿樣,或帶有紅色,或有討厭的氣味,或混有豆腐渣樣東西,加之外陰部瘙癢時,可能是陰道炎,應立即去醫院檢查治療。
孕婦在孕期要注意加強外陰的清潔與衛生。
①每天用溫開水清洗外陰2~三遍,但不要清洗陰道內,而且要用專用浴巾和水盆。
②每天更換內褲,洗淨的內褲要在日光下晾曬,以利殺菌。
③每次排便後,用硼酸水浸泡過的脫脂棉塊由前向後擦拭外陰。
④外陰出現瘙癢時,洗澡時不要使用堿性大的清洗劑。
⑤若在白帶增多的同時,顏色及性狀也發生變化,並有不好的味道,應立即去醫院檢查。因為白帶增多,護理不當,則可引起外陰炎和陰道炎,導致胎兒出生經過陰道時受感染。
13.妊娠期滴蟲性陰道炎的防治
滴蟲性陰道炎是生育年齡婦女較常見的疾病,妊娠期間也可患病。本病主要通過性生活傳播,也可通過公共浴池、遊泳池、便盆等間接傳染。患此病後主要表現為白帶增多且呈膿黃色、泡沫狀,外陰瘙癢、疼痛等。
防治妊娠期滴蟲性陰道炎的措施:
①妊娠前進行婦科病檢查,如發現滴蟲應積極治療。
②盡量不要使用公共浴池、浴盆、遊泳池、坐廁等,減少間接傳染。
③丈夫有滴蟲者,應盡早徹底治愈。
④可用卡巴砷或滴維淨等陰道栓劑,每晚睡前清洗外陰後,置入陰道深處1枚,十日為1個療程。
⑤治療期間,防止重複感染,內褲和洗滌用的毛巾、浴巾應煮沸5~10分鍾,以消滅病原菌。
特別提醒:在妊娠早期不易口服驅蟲藥,以防有致畸作用。
14.妊娠期真菌性陰道炎的防治
妊娠期尿糖含量增高,倘若合並糖尿病,尿糖會更高。尿糖的增高會使真菌迅速繁殖,所以孕婦特別容易患真菌性陰道炎。雖然正常女性陰道中也存在少量真菌,但是通常沒有明顯症狀。患了真菌性陰道炎,會感覺外陰和陰道瘙癢、灼痛,排尿時疼痛加重,伴有尿急、尿頻,過性生活時也會感到疼痛、不舒服。另外還表現為白帶增多、黏稠,呈白色豆渣樣或凝乳樣,有時稀薄,含有白色片狀物。陰道黏膜上有一層白白的膜覆蓋著,擦後可見陰道黏膜紅腫或有出血點。
防止和治療的措施:首先徹底治療身體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注意個人衛生,防止真菌感染經手指傳入陰道。治療妊娠期真菌性陰道炎時,選擇正確的藥物和用藥方法很重要。口服酮康唑和氟康唑有使胎兒畸形的危險,最好采用製黴菌素栓劑和霜劑局部治療。另外,真菌性陰道炎可通過性生活感染,所以治療期間應避免性生活,而且夫婦應同時治療。治療結束後,在臨產前需要再次治療1個療程,以防胎兒娩出時,產道的真菌侵襲胎兒。
15.懷孕中期腹痛的鑒別與處理措施
(1)生理性腹痛
①在懷孕4個月左右時,子宮增大,同時子宮圓韌帶被牽拉,很多孕婦都會感覺有些腹痛。這種疼痛,其部位多在下腹部子宮一側或雙側,呈牽涉痛、鈍痛或隱痛,走較遠的路或者變換體位時,疼痛會變得更明顯。這種腹痛通常不用擔心,多臥床休息就可緩解。
②在孕中期行房事時過於用力,也會引起腹痛。
(2)病理性腹痛
妊娠中期,寶寶逐漸長大,準媽媽腹腔內的壓力也隨之升高。如果孕婦的食管裂孔(食管通過此裂孔下行與胃相連)增寬,可能會出現“食管裂孔疝”,因而腹痛。此時腹痛多伴有胸悶、氣短、胸痛、反酸、打嗝等症狀。食管裂孔疝在孕期約有30%~50%的發生率,孕晚期有時症狀更為明顯。所以建議孕婦少食多餐,少吃太甜、太辣、太黏的食物;飯後不宜平臥在床上,盡量少彎腰以減輕胃部反酸;保持大便通暢。倘若發現有胃部返流症狀,可設法將上半身抬高20。左右。
16.孕婦腹瀉要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