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懷孕第四個月(1)(1 / 3)

母親與胎兒

1.胎兒的成長

受孕第15周後期,胎兒的身長約為16厘米,體重約120克。此時胎兒已徹底具備了人的外形,由陰部的差異可辨認男女,皮膚開始長出胎毛,骨骼和肌肉日漸發達,手、足能做些微的活動,內髒大致已完成,心髒脈動活潑,可用超音波聽診器測出心音。如下圖所示。

2.母體的變化

妊娠4個月時,孕婦子宮大小與嬰兒的頭部相仿,下腹部的隆起已能被看出。

從這時起,每次產前檢查都要測量子宮底。測量從恥骨中央到下腹部的隆起處(這裏就是子宮底)的長度,根據這個長度可以判斷子宮的大小。到15周末時,子宮的高度應是5~12厘米。這時,早孕反應結束,心情好轉。

此外,基礎體溫逐漸呈現低溫狀態,並一直持續到分娩結束。但分泌物、腰部沉重感、尿頻等現象卻沒有改變。

生活保健

1.妊娠中期的保健措施

在妊娠中期,孕婦保健的要點是加強營養、預防貧血、監測胎兒的生長發育。

①注意首次胎動的日期,以供評價胎兒的生長發育狀況。

②加強營養,多食富含蛋白質及鈣、鐵、鋅等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食物。

③預防貧血,合理搭配飲食,從懷孕第1六周開始補充鐵製劑。

④監測胎兒宮內發育狀況,開始測量子宮底高度和腹圍等。

⑤對可能出生染色體病、遺傳性疾病或先天畸形兒的孕婦,應在此時利用B超、羊水分析等方法進行產前診斷。

⑥預防或控製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有可能患此病的孕婦應定時去醫院進行檢測。

2.孕期的性生活原則

①妊娠早期禁止性交,特別是有習慣性流產史及陰道流血的病人。

②妊娠最後一個月禁止性交,以防發生感染。

③妊娠中期可以有性生活,但應注意性交姿勢,不要壓迫孕婦腹部,也無法仰臥過久,可采取側臥或女上位或床邊性交,陰莖插入不宜過深。

④孕婦身體不適如腹痛、腹脹、陰道流血時不要同房。

3.孕婦為何容易發生腿抽筋

半數以上的懷孕婦女在孕期尤其在晚上睡覺時會發生腿部抽筋現象。這是因為,孕婦體重逐漸增加,雙腿負擔加重,腿部的肌肉經常處於疲勞狀態。另外,懷孕後,對鈣的需要量明顯增加,尤其在孕中、晚期,每天鈣的需要量增為1200毫克。倘若膳食中鈣及維生紊D含量不足或缺乏日照,會加重鈣的缺乏,從而增加了肌肉及神經的興奮性。夜間血鈣水平比日間要低,故小腿抽筋常在夜間發作。一旦抽筋發生,隻要將足趾用力向頭側或用力將足跟下蹬,使踝關節過度屈曲,腓腸肌拉緊,症狀便可迅速緩解。

為了避免腿部抽筋,需注意不要使腿部肌肉過度疲勞。不要穿高跟鞋。睡前可對腿和腳進行按摩。平時要多攝入一些含鈣及維生素D豐富的食品,適當進行戶外活動,接受日光照射,必要時可加服鈣劑和維生素D。但需要指出的是,孕婦絕無法以小腿是否抽筋作為需要補鈣的指標,因為個體對缺鈣的耐受值有所差異,有些孕婦在鈣缺乏時並沒有小腿抽筋的症狀。

4.孕婦選鞋注意事項

很多孕婦懷孕三個月後腳部開始浮腫,到懷孕後期,腳和腿的浮腫更明顯,走路時難以平衡。因此,孕婦從懷孕三個月起應穿著使腳的負擔小、行走方便的鞋,否則就會給腳和腰增加負擔。鞋跟在2厘米以下的鞋最適合。

另外,還要注意穿寬鬆、輕便、透氣性好、防滑的鞋,沉重、不透氣的鞋會使腳的浮腫加重,孕婦跌跤的危險也相對增加。有彈性、柔軟的鞋還能減輕腳的疲勞。

5.孕婦要經常散步

散步是孕婦最適宜的運動,可以提高其神經係統和心肺的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有節律而平靜的步行,可使腿肌、腹壁肌、心肌加強活動。因為血管的容量擴大,肝和脾所儲存的血液便會進入血管。動脈血的大量增加和血液循環的加快,對身體細胞的營養,特別是心肌的營養有良好的作用。同時,在散步中,肺的通氣量增加,呼吸變得深沉。

孕婦在散步時首先要選好散步的地點。花草茂盛、綠樹成蔭的公園是最理想的場所。這些地方空氣清新、氧氣濃度高,塵土和噪音少。也可以在自家周圍選擇一些清潔僻靜的街道作為散步地點。一定要避開空氣汙濁的地方,如鬧市區、集市以及交通要道,因為在這種地方散步,不僅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對孕婦和胎兒的健康有害。散步的時間也很重要,最好選在清晨。你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況安排適當的時間。散步時最好請丈夫陪同,這樣可以增加夫妻間的交流,培養丈夫對胎兒的感情。散步時,要穿寬鬆舒適的衣服和鞋。

6.孕期要保證適量的有氧運動

孕期科學、合理的鍛煉可以為準媽媽一路保駕護航,而體育鍛煉本身對胎兒就是一種很好的“健康教育”。因為孕期的健身操通常以輕鬆、舒緩的音樂為背景,這將加速母體的血液循環,保證更多的氧氣供給,對胎兒的生長發育包括聽覺的鍛煉都有促進作用。運動中羊水會產生晃動,胎兒的皮膚相應受到按摩,會感覺安慰和舒適。運動還能對胎位起到校正作用。國外有研究發現,“運動媽媽”所生的寶寶,其平衡能力較之通常寶寶要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