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懷孕第一個月(2)(3 / 3)

23.孕婦可以開車嗎

處於懷孕期的婦女最好不要開車。開車的時候駕駛者通常都是持續固定在座位上,骨盆和子宮的血液循環都會比較差,而且開車容易引起緊張、焦慮,這些都對胎兒不利。如遇緊急煞車,方向盤還容易衝撞腹部,引起破水,另外,懷孕期間人的反應也會變得比較遲鈍,此時開車也會讓別人有危險。

可是,以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似乎已經無法避免開車。所以,孕婦開車請遵守以下“徹底平安開車守則”:

①時速勿超過60公裏。

②避免緊急刹車。

③每天隻走熟悉的路線,而且連續駕車不超過一小時。

④不要在高速公路上開車。

⑤懷孕32周以上的孕婦,請不要開車。

⑥綁好安全帶。

24.孕期可以旅行嗎

通常而言,外出旅行會比較勞累,而孕早期過度勞累有引起流產的可能;妊娠最後一個月,子宮明顯增大,胎兒體重增加,羊水增多,長途旅行過勞時,因為重力的作用,容易發生胎膜早破,引起早產。因此,孕期如計劃長途旅行,最好是安排在妊娠中期及妊娠最後一個月之前。

旅行時應避免過勞和過度顛簸。如,乘長途汽車較易疲勞,最好坐兩小時左右的汽車就停下來活動一下,乘車時要係好安全帶,以避免腹部受到碰撞。乘火車比坐汽車相對安全,而乘飛機通常需經醫生許可。妊娠最後一個月不應旅行,以防在途中分娩。

對於孕婦而言,出遊時要特別注意安全,從以下幾個方麵做好充足的打算:

(1)製定合理的旅行計劃

妊娠期不要過度疲勞,要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所以,行程緊張的旅行團不適合孕婦,而定點、半自助式的旅行方式則比較適合孕婦。此外,在出發前必須查明旅遊地區的天氣、交通、醫療與社會安全等狀況,若認為沒有把握,則以不去為宜。

(2)要有人全程陪同

孕婦不宜一人獨自出遊,與一群陌生人出遊也不妥當。最好是丈夫、家人或姐妹等親人在身邊陪伴,這樣不僅會使旅程較為愉快,而且當孕婦覺得累或不舒服的時候,也有人照顧,或視情況改變行程,這樣才能有個安全快樂的旅行。

(3)衣食住行要多留心

衣:衣著以穿脫方便的保暖衣物為主,如帽子、外套、圍巾等,以預防感冒;若旅遊地區天氣已較熱,帽子、防曬油、潤膚乳液則不可少:平底鞋比高跟鞋方便走路;必要時托腹帶與彈性襪可減輕不適;多帶一些紙內褲備用。

食:避免吃生冷、不幹淨或吃不慣的食物,以免造成消化不良、腹瀉等身體不適。奶類、海鮮等食物因易腐敗,若無法確定其是否新鮮,以不食為宜。多食水果,可防脫水與便秘。多喝開水,也可以自備礦泉水或果汁,但千萬不要飲用標明“用碘幫助純化”的水,這種水喝了易造成碘儲積,嬰兒出生很可能有先天性甲狀腺腫瘤。

住:避免前往島嶼或交通不便的地區;蚊蠅多、衛生差、傳染病流行的地區更應避免。

行:坐車、搭飛機一定要係好安全帶。要先了解一下最近的洗手間在哪裏,因為孕婦容易尿頻,而且憋尿對孕婦是沒有好處的;最好能每小時起身活動十分鍾。不要搭坐摩托車或快艇,登山、走路也要注意,不要太費體力,一切量力而為。

(4)運動量不要太大或太刺激

運動量太大容易造成孕婦體力不堪負荷,因而導致流產、早產及破水。太刺激或危險性大的活動也不可參與,例如雲霄飛車、海盜船、自由落體、高空彈跳等。遊泳是不被禁止的,而潛水不超過18米深度也是允許的(潛水若超過18米,胎兒會有“減壓病”,十分危險)。而那些速度快的衝浪、滑水活動最好不做,以免撞傷、流產。

(5)攜帶必備藥品

旅行時要打算些必備藥品。孕婦除了遵守以上的規則以外,同時還要考慮藥物在懷孕期間的安全性,所以,出發前請教你的產檢醫師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另外,打算一些對懷孕安全的抗腹瀉藥、抗瘧疾藥及綜合維他命藥劑,也是非常必要的。

飲食與營養

1.妊娠期的飲食調節

妊娠頭三個月,胎兒生長較慢,因此,孕婦所需營養與平常時差不多。這段時間要克服惡心、嘔吐反應,保持心情舒暢,堅持進食,經常變換飲食品種,不要強製無理的進食。當有食欲時,要選擇喜歡吃的食物。在正常情況下,當妊娠嘔吐減輕時,要考慮合理營養與平衡膳食。

妊娠4~7個月時,胎兒生長加快,孕婦的食欲大增,除了一日三餐外,可於下午加一餐。此期容易發生便秘,應多食蔬菜和水果;水腫也常見,因此飲食宜偏淡,防止水瀦留。妊娠的後3個月,胎兒生長特別快,要儲存的營養素也特別多,要多食些含動物性蛋白質、維生素較多的食物,對胎兒的生長和產後哺乳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進入妊娠後期時,因為孕婦的胃受到壓迫,每餐的進食量會減少,使每日的進餐次數增加到4~五次,此時要注意避免發生營養缺乏。

2.營養不良對妊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