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懷孕第一個月(2)(2 / 3)

在胚胎發育的早期,特別是妊娠3l~64天之間,即胚胎分化和形成的關鍵時期,是胚胎的高敏階段,此時若進行B超檢查,有可能造成胚胎的發育異常。因為B超所使用的高頻超聲波,波長短,能量集中,強度大,振動較劇烈,結果可能產生機械、熱、光、電、化學及生物等多種效應。美國有專家做動物試驗表明,妊娠大鼠在孕早期連續接受超聲掃描後,鼠胎仔出生時體重下降;湖北醫科大學對懷孕6~9周的孕婦做超聲掃描後,取絨毛組織分析,發現姐妹染色體交換(SCE)明顯上升,而姐妹染色體交換升高是染色體DNA受損的敏感指標;北京天壇醫院的研究也證明,B超檢查對孕早期絨毛超微結構、細胞膜有直接損害。

因此,孕早期婦女應慎做或不做B超。倘若有明顯適應症要做,應以少劑量、小的輻射強度和最短的輻射時間為宜。

19.孕婦能做X線檢查嗎

卵子從受精到著床需要經過一周的時間,如此時接受過量X線照射,可能對受精卵有危害。孕早期是胚胎器官形成的時期,在懷孕第六周時如受到x線輻射,胎兒的畸形發生率便會增高。年輕女士倘若必須做x線檢查,可在月經的第十天之內進行X線照射,因為排卵多在月經第十四天左右。

月經在超過第十四天有懷孕的可能時,一定要避免做X線檢查。此時如病情確實需要做X光檢查,可考慮延至懷孕2八周以後進行。有些醫生認為,嬰兒出生前接觸X線會增加息白血病的機會。所以,孕早期應避免做X線檢查。

20.孕婦不宜做CT檢查

孕婦在懷孕頭三個月內接觸放射線,可能引起胎兒腦積水、畸形、造血係統缺陷、顱骨缺損等嚴重後果。

CT是利用電子計算機技術和橫斷層投照方式,將X線穿透人體的每個軸層組織,這種x線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力,比普通X線要強100倍。所以,做一次CT檢查受到的X線照射量比X光檢查大得多,其對人體的危害也大得多。因此,孕婦倘若不是病情急需,還是不做CT檢查為好。倘若孕婦因其他器官有疾病必須做CT檢查,也要在腹部放置防X射線裝置,以避免和減少胎兒畸形的發生。

21.孕婦應遠離電磁輻射

現代生活離不開計算機、電視機、微波爐、無繩電話等,這些科技產品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便利,同時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危害。計算機和電視機的顯示屏可產生多種低度電磁輻射,雖然這些輻射的強度極微,但長時間接觸則可能對人們的健康特別是對胎兒的健康造成一定影響。

因此,懷孕期的女性應暫時離開頻繁接觸計算機、電視等視屏的工作崗位,起碼在懷孕的頭三個月,即胎兒的器官形成期,要暫離此類工作環境。實在無法暫離這些崗位的孕婦要穿著特殊防護服裝。在家庭及其他環境中,孕婦也要遠離電磁輻射較為集中的地方,如微波爐、電視機和計算機等。

電磁輻射對胎兒的健康成長有一定的危害,那麼,孕婦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遠離電磁輻射呢?

①盡量減少使用時間。通常人使用計算機的時間是一天不超過6個小時,每小時應該離開計算機十分鍾,孕婦和兒童使用計算機應該是一周不超過20小時。用手機通話每天不超過半小時。盡量少看電視,少使用電吹風和電熱毯。

②與電腦、手機、家電產品保持一定的距離。研究發現,手機在接通瞬間產生的電磁波最強,因此這個時候要盡量使其遠離人體。計算機顯示器背麵與兩側的電磁波比正麵強,因此,孕婦應與計算機顯示器的背麵保持1米的距離,與電腦顯示屏保持70厘米以上的距離。盡量避免使用電烤箱、電冰箱、電磁爐等家電產品,與這些運行中的家電產品起碼要保持2米的距離。

③對於不使用的電器產品要拔掉插頭,防止微量電流通過產生電磁波。

22.孕婦可以進行體育鍛煉嗎

適宜的體育鍛煉有益於健康。但孕婦能否進行鍛煉,做什麼樣的活動才有益於健康,很多人並不了解。在以往,不少人認為,孕婦應有一個安靜的環境,應注意休息,盡量減少活動,以利於健康和生殖保健。這一觀點為大多數人所認同。

其實,這種認識是片麵的。大量的醫學研究證實,適宜自身的體育鍛煉對於懷孕的女性而言,同樣是十分重要的。美國的醫學研究認為:婦女在懷孕期間,體育鍛煉總的好處大大超過其任何不良影響。當然,體育鍛煉要依不同的時期改變其類型、強度及持續時間,以獲得最佳效果。

另外,孕婦適宜的體育鍛煉,可幫助孕婦的身體適應妊娠,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促進胎盤的生長,從而有益於保護母體和胎兒。即使在妊娠早期,孕婦的體育活動也不會增加自發流產、宮外孕、先天性畸形或其他異常胎盤形成的危險。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絕大部分在整個孕期中持續有規律的激烈運動的婦女,可按期正常分娩,接受剖宮產的例數較不進行體育鍛煉的要少。美國婦產科學會鼓勵孕婦進行定期的體育活動,以提高孕婦的身體素質,利於胎兒的生長發育。孕婦患痔瘡者多,這是因為胎兒壓迫下腔靜脈而影響了血液回流等原因所致,體育活動可促進血液循環,大大減少孕婦痔瘡的發病率。在醫生的指導下,部分胎位不正者,可通過體育鍛煉得到糾正:部分胎兒宮內生長緩慢者,通過進行體育活動增強體質、促進血液循環,可提高胎兒的生長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