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重體力勞動及高溫、噪聲等
農村婦女懷孕以後要注意在生產勞動中加強自我保健,不要從事搬、拉、推、抬等重體力勞動,懷孕期間禁止接觸農藥。
高溫作業、振動作業、在噪聲環境中工作、長時間站立工作等,均可損害母嬰的健康,因此,孕婦應盡量避免從事上述工作。
影響孕婦和胎兒健康的工作環境有很多,妊娠中的女性要切實加強自我保健和勞動保護,必要時應取得上級主管的支持,暫時調換工作。
孕前飲食保健
1.孕前飲食與健身
(1)孕前飲食營養
①孕前補充營養的原因。準備懷孕的婦女在懷孕前補充全麵均衡的營養極為重要。
婦女營養不良,可導致不孕。這是因為,母體健康與否以及營養充足與否,直接影響卵子的活力。例如,嚴重缺乏營養的婦女會導致閉經而不孕;青春期營養不良可導致月經稀少甚至閉經,對以後的生殖能力有影響;一些婦女因為嚴重挑食、偏食,也會導致營養缺乏,進而造成不孕。
孕婦在孕前缺乏營養還會導致孕初胎兒營養不足。胎兒在母體內十個月的發育中,前三個月是胎兒的各個重要器官如心、肝、腎、腸和胃等的分化完畢時期,三個月時胎兒的身體已初具形狀,而且大腦也在急劇發育,因此,在這一關鍵時期,胎兒需從母體裏獲得足夠而全麵的營養。這些營養的一部分需要孕婦孕前儲備在體內,不然將會供應不足。同時,在懷孕以後的前三個月這一關鍵時期,正是孕婦容易發生妊娠反應的時期,會出現惡心、嘔吐、不想進食等反應,從而影響充足營養的攝取,倘若孕前缺乏營養,體內無一定的營養儲備,胎兒就不能從母體中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從而對胎兒早期的發育產生影響,出現分娩小樣兒(足月出生體重小於2500克)的機會增多,甚至有的母親因為孕前缺乏維生素A或鋅而導致胎兒畸形。此外,孕前營養不良的婦女,可能發生乳腺發育不良、產後乳汁分泌不足的現象,因而影響喂養新生兒。
②如何補充全麵均衡的營養。孕前的營養供給方案應參照平衡膳食的原則,結合受孕的生理特點進行安排。
第一,要保證熱能供給充足。通常正常人每天就需要2200千卡熱能,在此基礎上再加上400千卡,以補充性生活的消耗,同時為受孕積蓄一部分能量,這樣才能使“精強卵壯”,為受孕和優生創造必要條件。
第二,要保證供給充足的優質蛋白質。男女雙方應每天在飲食中攝取40~60克優質蛋白質,保證受精卵的正常發育。
第三,保證脂肪的供給。機體熱能的主要來源就是脂肪,其所含必需脂肪酸是構成機體細胞組織不可缺少的物質,增加優質脂肪的攝入有利於懷孕。
第四,保證供給充足的無機鹽和微量元素。鈣、鐵、鋅、銅等是骨骼生長、血液生成、智力提高的必備元素,因而需維持其在體內代謝的平衡。
最後是供給適量的維生素。維生素有助於精子、卵子與受精卵的發育與成長,因此建議男女雙方盡量從食物中攝取。但是過量的維生素,如脫脂性維生素也有害於身體,因此補充維生素製劑時也應慎重。
下麵介紹幾種孕前宜吃的食物。
水果。多食水果對大腦的發育大有益處。胎兒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細胞不斷生長和分裂,需要大量的熱量和蛋白質,但合成細胞的每一個步驟都需要大量的天然有機化合物來促成,這種具有催化作用的特殊物質就是維生素。所以,經常食用水果的人,體內會有足夠的維生素。
小米、玉米。小米和玉米中的蛋白質、脂肪、鈣、胡蘿卜素、維生素B1及維生素B2的含量遠遠超過大米、麵粉,營養學家指出,小米和玉米是健腦、補腦的有益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