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培養製度和渠道
培養渠道就是教育者作用於培養對象,使培養對象參與到一係列認識和實踐活動的方式和方法。培養途徑包括教學途徑和非教學途徑。教學途徑就是教師的日常教學活動,是主要的培養渠道。非教學途徑是相對於教學途徑而言的,由校園文化、社會實踐、課外活動等隱性課程實現的。
2.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高等職業教育不是培養專門人才,其具有一定的職業性。在經濟全球化和教育國際化的大背景下,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事業取得了可喜的發展成就,但是我們在看到高等職業教育取得的輝煌成就的同時,也要認識到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還存在著許多弊端和缺點,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這些問題影響到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尚未完善,嚴重製約著學生的創新能力,使人才培養的質量難以得到保證,人才培養模式上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還不夠準確
培養目標決定著高等職業教育的類型和發展方向,也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反映著高職教育的內在要求和本質特征,準確把握高職教育的目標定位是辦好高職教育的關鍵。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從某方麵上說它是在中等教育的基礎上發展過來的,屬於高層次的教育,根據社會的需求,它又不同於中等職業教育,因為社會需求的是應用型技能人才。若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不明確,不僅不利於高職教育本身的發展,而且不利於整個高等教育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
(2)高職院校專業設置不夠合理
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具有非常明確的職業性,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在生產建設第一線的實用型人才,具有明顯的市場導向性,但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主要體現在缺乏專業特色、偏重人文學科專業,忽視理工科專業、盲目追求市場需要。有些院校沒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急功近利,重投資少、見效快、技術含量和層次低的專業,對市場的反映程度不夠靈敏,跟不上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不適應企業新技術的要求。
(3)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結構不合理
隨著高等教育的全麵推廣和迅速發展,各高校師資力量和質量的問題日益突顯出來。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師嚴重缺乏,有相當一部分是直接從高校畢業直接執教的,嚴重缺乏教學經驗,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很少,“雙師型”教師比例相對較低;同時,高職院校的師資結構層次也很分明,主要是剛畢業的人員太多,缺乏實際工作經驗;本科學曆的教師多,研究生學曆以上的教師數量較少,高級職稱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數量更是寥寥無幾。這一係列的情況是不符合高職教育培養人才任務的。
(4)高等職業教育教材建設體係尚未形成
目前高等職業教育教材的來源一般是在借用本科同類教材的基礎上通過刪繁就簡而成,或是由教師聯合編寫。這些教材往往基礎理論分量太重,應用技能比例偏輕,過分強調知識的係統性,沒有體現出能力本位中心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模塊組合,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職業性不夠明顯,未能達到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