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
學術交流
作者:徐雁波 李曉紅 賈磊
【摘要】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是當前高職教育發展中的熱點問題,對於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也在不斷進行研究探索。本文主要從高職教育人才模式的構成要素、現階段我國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以及人才模式改革建議作出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改革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對人才的要求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改變。如何構建具有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整體推動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培養市場緊缺、急需的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職業教育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麵臨著空前的機遇和挑戰,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應該不斷改革,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本文試就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做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1.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構成要素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既具有培養模式的特征,又存在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個性,在此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內容構成。
(1)教育思想理念
在教育事業中與社會經濟發展聯係最直接、最緊密的部分是高等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具有協同性。一方麵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決定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模式與特征;另一方麵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規模、質量和速度又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
在整個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高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麵對新形勢下的經濟全球化和學習型社會的挑戰,高等職業教育必須確立以社會實際需求為導向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樹立終身教育的發展思想。
(2)人才培養目標
我國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生產第一線和工作現場服務的,承擔將設計、規劃、決策、規範轉化為現實產品其他物質形態以及對社會產生具體作用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這種人才既要掌握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職業素養,又要掌握較強的發現、解決生產實際中所遇問題的實踐能力。這類人才的基礎理論不必追求過深,但又要與普通高等教育基本相當,以便與中等職業教育相區別;實踐能力強,尤其是運用技術創造性地解決生產實際問題能力,這也是區分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的主要指標,是高職教育的特色所在。所以在高職教育中必須以“必需、夠用”為尺度,專業課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才能培養出更能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等應用性技術人才。
(3)高職專業設置
專業設置是高校培養人才基礎性的前提條件,它反映人才培養的業務能力和就業方向。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不僅要考慮地域經濟發展的需求、學校長期的發展規劃、教學條件設施、師資隊伍力量、招收的學生層次等條件,必須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順應現代化產業發展的趨勢,順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科學地、合理地設置專業,突顯自身的專業優勢和辦學特色所在。
(4)高職課程體係
課程內容直接影響高職教育的質量,是高等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的重要方麵。“課程就是教學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學校課程就是教學內容按一定的程序組織起來的係統。”課程分為顯性和隱性兩個方麵。在顯性課程體係方麵,一般體現在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中,主要是指有計劃、有組織的編製的教學相關內容。在隱性課程體係方麵,是指學生的社會活動、校園文化氛圍等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高職院校既要重視教學內容的設置,還要重視隱性課程體係對學生身心發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