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習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的時候,也會出現粗心大意的情形。對此,我們要根據孩子粗心大意的不同情形,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和方法,從而幫助他改掉粗心的壞毛病,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
一般來說,孩子在物理、化學等科目中存在以下幾種粗心大意的情形。
沒有審清題意
一個男孩遇到了一道選擇題:
將一木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中,容器底受到的壓強將()。
A變大 B變小 C不變
男孩選擇了A,結果老師判他錯,他覺得肯定是老師判錯了,便去找老師,並向老師解釋自己為什麼會選擇A。聽他說完之後,老師很冷靜地說:“好,那你現在再認真讀一遍題目。”
男孩開始讀題,當他讀到“盛滿水的容器”時,恍然大悟:“哎呀,我審題的時候,把‘滿’字漏掉了。”
老師說:“你看,你本來會做這道題,但是因為粗心大意而做錯了,這多可惜啊!”
“是我做錯了,下次一定認真審題。”
很多孩子在審題的過程中,都會像這個男孩一樣,因粗心大意而看錯題,比如,把“不可能”看成了“可能”;把“部分溶解”看成了“全部溶解”;把“由大到小”看成了“由小到大”……
除此之外,孩子在審題方麵還會有以下幾種表現。
不通讀全題
有的孩子喜歡看一段做一段,結果做到後麵的時候才發現前麵做錯了,隻得從頭再來;有的孩子非常心急,甚至連題目所給的信息、條件都沒有讀明白,就開始做題,結果出現錯誤。
受思維定式的幹擾
有的孩子在做題的時候,容易受到熟悉題目的影響,以至於沒注意到條件或問題的微妙變化,就按照自己之前的思路做題。
漏題
有的題目有好幾個問題,有的孩子隻做第一個問題,後幾個問題就忘記做了;有的孩子隻做最後一個問題,前幾個問題就忘記做了。
孩子要提高審題質量,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審題時,一定要縱觀全題和每一個問題,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再答題。
第二,在審題的過程中,要抓住關鍵字詞,注意數據、單位,注意專業術語、圖形、圖表,注意題目的設問指向。
第三,排除無效信息,把握有效信息,並將其與所學的知識聯係起來,找到解題的突破口。
書寫不規範
(1)錯別字。孩子在寫作業或考試的時候,經常會因錯別字而丟分,比如,把“熔化”寫成“溶化”,把“天然氣”寫成“天燃氣”,把“金剛石”寫成“金鋼石”,把“銨鹽”寫成“氨鹽”,把“木炭”寫成“木碳”……
(2)專業術語書寫不規範。比如,錳酸鉀的化學式是K2MnO4,有的孩子卻寫成K2MNO4;硫酸鐵的化學式是Fe2(SO4)3,有的孩子卻寫成Fe2(SO3)4;生物中有一個術語“兩重性”,有的孩子容易寫成“雙重性”、“二重性”,等等。
(3)漏寫單位。很多孩子在做題的時候,很容易漏寫了氣體體積、質量、溶解度、密度等單位。
物理、化學和生物都有各自的學科語言、專業術語,如果孩子因粗心而寫錯或寫得不規範,就會丟分。所以,我們要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比如,符號要符合規定,專業術語要符合學科要求,答案中的數據要有單位。
表達方式或格式不規範
在解答簡答題或綜合題的時候,表達方式很重要,內容要突出原理、符合邏輯,文字要精練、工整,層次要分明。更重要的是,要用本學科所特有的表達方式和格式來組織答案。
然而,有的孩子的表達缺乏邏輯關係,思路混亂,詞不達意,不能用學科的專業術語答題,不能正確地表述某些概念、原理、規律或圖形,有時甚至會漏寫一些重要字眼或專業術語。
對此,我們要加強孩子表達能力的訓練,嚴格要求他按照不同學科的表達格式來答題。我們也可以教孩子一個有效的方法:在做簡答題或綜合題時,先在演算紙上列一個小提綱,確定先說什麼,後說什麼,然後再往作業本或試卷上寫,如此一來,他不僅書寫得比較工整,層次也比較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