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對數字、符號、解題思路等要求特別嚴格。如果孩子因粗心而寫錯一個數字、漏掉一個數字、看錯一個符號,即使解題思路再正確,也無法得到滿分。
兒子總會把符號與看錯,把數字“3”與“5”看錯。為此,媽媽不知提醒了他多少次,甚至還威脅他“如果再看錯,就罰你把整道題抄寫一百遍。”
於是,兒子提高了警惕,一看到、、“3”、“5”,就會特別緊張,會仔細看上好幾遍才敢做題,所以很少因粗心而看錯。然而,沒過幾天,兒子又把它們混在了一起。
一開始,這個男孩受到了媽媽的威脅,不敢再出錯,所以就會特別認真。然而,由於媽媽並沒有告訴兒子區別相似符號或數字的方法,沒有培養他的視覺辨別能力,所以導致他仍不能擺脫粗心的困擾。
對此,我們一定要教孩子一些應對數學粗心的關鍵方法,從而讓他逐漸減少在數學方麵的粗心現象。
教孩子學會認真審題
在數學學習中,審題是解題的關鍵,孩子審題能力的高低將會直接影響解題的結果。所以,我們要教孩子科學的審題方法,從而幫他養成全麵、細致審題的良好習慣。
除了前麵提到的審題方法之外,我們還需要教孩子在數學方麵的審題方法。第一,孩子要看清題目要求,有幾個設問,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分別是什麼;第二,看清符號和數字,觀察它們之間有哪些內在聯係;第三,注意“至少”、“最多”等關鍵詞;第四,明確運算順序,不要受到思維定式的影響,遵循“先乘除後加減”的原則;第五,有些題目的部分條件並不明確,而是隱含在文字敘述中,所以,要把隱含條件挖掘出來。
培養孩子認真檢查的習慣
由於數學涉及很多數字和符號,所以,孩子在做題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粗心大意的現象。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孩子最好在做完之後再認真檢查一遍,一是檢查數字、符號抄寫得是否正確;二是檢查有沒有漏題、漏字的現象;三是檢查演算過程,如運算法則運用得是否正確,方法是否合理、簡便,得數是否準確。
在這裏,我們著重說一下檢查演算過程的方法。比如,孩子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判斷運算結果是否合理,對於加法運算,和應大於每一個加數,對於減法運算,差和減數都應小於被減數;可以用演算的方法,即通過逆運算再演算一遍,如計算題是“8375 6358=14733”,就可以通過計算“14733-6358”檢驗是否等於“8375”,從而檢查出計算過程中出現的錯誤。
教孩子合理使用草稿紙
很多孩子在做數學題的時候,都有使用草稿紙的習慣,這樣不僅能看到自己的演算過程,還方便檢查。
有的孩子認為,草稿紙又不是考卷,所以就會弄得一團糟,字跡非常潦草。如此一來,他們的出錯率就會非常高,有時候,甚至會因為字跡潦草而難以辨認,結果導致原本正確的答案卻抄錯了。
因此,我們要特別叮囑一下孩子,雖然隻是草稿紙,但是也要認真對待,字跡要清晰,不要亂塗亂畫,要把解題的步驟寫清楚、整齊,最好寫明題號,以便抄寫和檢查。如此一來,孩子就可以很好地避免出現錯誤了。
提醒孩子及時整理錯題本
當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引導他去分析犯錯的原因,並提醒他及時整理錯題本。如果孩子是因為粗心而錯的,就用紅色筆做記號;如果孩子是因為沒有掌握好知識點而錯的,就用綠色筆做記號……如此一來,孩子就會對自己的錯誤一目了然,再遇到類似的題目就不會再錯了。
孩子建立了錯題本之後,還要定期翻看,尤其是在考試前,這樣既可以節約時間,又有很強的針對性。如果孩子還有沒弄懂的題目,就要做個特殊記號,作為複習的重點,並及時請教老師或同學,直到自己完全掌握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