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這樣就不粗心了!——教孩子應對語文粗心的方法(1 / 1)

在語文學習中,很多孩子對粗心不以為意,認為因粗心而寫錯字、標錯標點隻是一樁小事,下次注意就可以了。如果孩子抱著這樣的態度和觀點,那麼,無論我們教給他多麼合理、有效的應對粗心的方法,他都不會受益。

所以,我們必須要端正孩子麵對語文粗心的態度。對此,我們可以這樣引導孩子:“粗心在語文中的表現好像沒那麼明顯,但是影響卻是非常深遠的。就拿錯別字來說吧,如果在國際協議的文件上出現了錯別字,小而言之,表明一個人的文化素養不高,大而言之,則可能會有損國家形象。所以,一定不要認為粗心隻是一個小毛病,而是要認真對待粗心的問題。”

當孩子能夠正視語文粗心帶來的危害之後,我們就要根據孩子在語文方麵粗心的表現形式,教給他應對的方法,從而讓他提高學習成績,提升文化素養。

拚音或漢字混淆

美美總會把拚音“ɑ”和“o”、“t”和“f”、“n”和“u”混淆在一起。為此,媽媽每天都會專門教她每個拚音怎麼讀,並對她進行強化練習。但是幾天後,她又把它們混淆了。

後來,媽媽想了一個辦法,有意識地引導美美進行比較和辨別,並編成了順口溜,輔助她記憶。比如,張大嘴巴ɑɑɑ,圓圓嘴巴o o o;魚兒躍起ttt,一根拐棍f f f;一個門洞n n n,像個茶杯u u u。經過幾天的訓練,美美把字母讀錯、寫錯的情況就越來越少了。

對於剛學拚音的孩子來說,區分形似的拚音是比較困難的,很容易因粗心而將它們混為一談。對此,我們就可以采取美美媽媽的做法,讓孩子在比較中辨別易混淆的拚音。

如果孩子容易把形近字、音近字混淆在一起,就可以采用歸類析異法,比如,“己”、“已”、“巳”這三個字非常相似,可以根據筆畫的特點歸納為“開口己,半口已,閉口巳”;“戍”、“戌”、“戊”這三個字的筆畫特點是中間一筆各有不同,可以概括為“點戍、橫戌、戊中空”。如此一來,孩子就不會讀錯、寫錯了。

孩子也可以采用漢字“音、形、義”相結合的方法,比如,“栽”、“載”、“裁”三字,“栽”讀“zāi”,“載”讀“zǎi”、“zài”,“裁”讀“cái”,“形”的區別分別是形符“木”、“車”、“衣”,那麼,“栽”就與“樹木”有關,“載”就與“車”有關,“裁”就與“衣服”有關。孩子在了解了形近字、音近字的“音、形、義”之後,就不僅會讀、會寫,還會用了。

寫錯字、別字

在語文學習中,準確、規範地書寫、運用文字是最基本的要求。然而,錯別字卻是很多孩子的“硬傷”,而且是“屢錯屢犯”。

首先,我們要幫助孩子預防錯別字。孩子從一開始學習生字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這個字的“音”、“形”、“義”,尤其是“形”,可以一邊說這個字的筆畫,一邊用手在空中描摹。

其次,讓孩子了解常見的錯別字的類型,比如,筆畫相似:把“啤酒”錯寫成“啤灑”;讀音相同、相似:把“辦公室”錯寫成“辦工室”;音、形、義相似:把“拔草”錯寫成“撥草”,等等。

最後,引導孩子建立一個“錯別字檔案”。在專門的本子上,記錄下寫錯的字、正確的字,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比如,孩子經常把“鬆弛”的“弛”寫成“馳”,就要記錄下它們的不同之處:“弛”的主要意思是放鬆、解除,“馳”的主要意思則是車馬等奔跑。

審題不清

不管孩子是因為什麼原因而造成審題不清,我們都要教他正確審題的方法。

首先,孩子要拋棄以往的一切經驗和某種固定模式,要認真審題,多讀幾遍,看清題目的要求。

其次,孩子在審題的過程中,可以用筆輕輕地畫出題目中的關鍵性詞語,如“一個”、“正確的”、“不正確的”、“反義詞”、“近義詞”、“用直線”、“用波浪線”、“寫人的”、“寫景的”等。

最後,我們要對孩子進行強化訓練。比如,把一些含有“正確的”與“不正確的”、“反義詞”與“近義詞”、“用直線”與“用波浪線”等關鍵性詞語的題目,集中在一起讓孩子做,這樣有利於訓練他的審題能力,也有利於他防止定式思維的幹擾。

考試漏題

孩子很容易因為馬虎而漏掉一道題或一道題中的其他要求。對此,孩子在考試的時候,就要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地按順序做;做題時不能著急,做完一道題再做另一道題;如果暫時不會,就在題號前做個標記,先跳過去做其他的,等全部做完之後,再回頭做不會的;在審題的時候,要看清有幾個要求,要特別注意諸如“並”、“再”、“然後”之類的字詞,因為它們後麵很可能跟著另一個要求;等全部做完之後,要認真檢查一下,看看是否有漏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