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全世界每年閱讀書籍排名第一的是猶太人,他們平均每人每年閱讀64本書;在中國,上海排名第一,平均每人每年閱讀8本書;中國13億人口,扣除教科書,平均每人每年讀不到1本書。
猶太人隻占全球總人口的0.2%,但卻出現了很多影響和改變人類發展曆程的大師,如馬克思、洛克菲勒、弗洛伊德、愛因斯坦、畢加索等。而且,自從設立諾貝爾獎以來,有大約29%的得主是猶太人。猶太人認為,他們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就是因為他們酷愛讀書,深入學習傳統經典。
那麼,我們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到底是哪些因素影響了他們的閱讀呢?
生字太多,不理解字義
由於孩子知識有限,識字量較少,因此在閱讀的時候就會遇到很多生字,就會不理解字、詞、句的意思。所以,孩子在剛開始閱讀時,隻是簡單地“讀字”。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閱讀失去興趣。
缺乏閱讀興趣
閱讀興趣是影響孩子閱讀的一大因素。如果孩子對閱讀沒有興趣,就不會自覺、自發地去讀書。
材料選擇不當
很多媽媽一見孩子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了,便會給他選擇一些有難度、篇幅較長的閱讀材料,甚至是一些古典名著。殊不知,這樣做很容易導致孩子無法體會到閱讀的樂趣,甚至會使他對閱讀產生恐懼心理。
視知覺發展失衡
媽媽發現,兒子讀書總是出現跳字、跳行的現象,第一行剛讀到一半,他就跳到第二行了,結果把一篇文章讀得“支離破碎”,所以對閱讀始終提不起興趣,做閱讀題也是錯誤百出,語文成績自然不太理想。
後來,媽媽拿了一篇內容簡單的文章讓他讀,發現他認真盯著黑紙白字,卻還是會跳字、跳行。為此,媽媽不知批評教育了他多少次,讓他認真地、一字一字地看,但他卻還是粗心大意。
其實,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視知覺發展失衡。如果孩子的視知覺沒有發展到正常水平,即使他有正常的視覺器官,也無法準確地追蹤閱讀。這方麵的內容,前麵也有講述。
家庭沒有讀書氛圍
如果父母愛看書,家中彌漫著書香氣息,那麼,孩子自然就會受到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愛上閱讀;如果父母不愛看書,而是愛看電視、上網,那麼,孩子自然不會喜歡閱讀,即使父母強迫他閱讀,他也不會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