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自己檢查哦!——不代替孩子檢查,讓他自己做(1 / 1)

很多媽媽都說自己辛苦,不僅要照顧孩子的生活,還要“幫”他生活——如果孩子做了什麼事情,還得媽媽去幫忙檢查,以免他出錯。不過,雖然辛苦,很多媽媽卻覺得這很值得,因為在她們看來,孩子處事經驗不足,必須得由自己替他想著、看著,他才可能將事情做得更好。

可是,我們替孩子檢查,這似乎鍛煉的是我們的細心,孩子卻依舊該怎麼粗心還怎麼粗心。因為他已經形成了一種依賴心理,反正事後會有我們替他檢查,他才不管自己會做成什麼樣呢。然而現實卻是,我們一定不會陪他一輩子,所以,遲早有一天他需要自己做事然後自己檢查,如果他沒有從小養成自我檢查的好習慣,那麼,即使他犯了錯,他也不會知道,這就很有可能影響他未來事業的發展。

老師將班上一個男孩叫到了辦公室,拿著這幾次考試的卷子問道:“考試的時候是不是覺得很緊張?”

男孩搖搖頭:“不,不緊張,因為題目都會做。”

老師有些奇怪了:“我也看得出來你會做,平時從你做得很好的作業中就能發現了。可是怎麼一到考試你就出這麼多錯呢?我記得你還挺快就交卷子了,我以為你會做得非常好的。這是為什麼呢?你自己檢查不出問題來嗎?”

男孩有些委屈地說:“平時在家都是媽媽幫我檢查作業的,到考試的時候沒人幫我檢查,出了錯我能怎麼辦?”

老師這才恍然大悟,但隨即卻又有些哭笑不得……

當孩子不會自己檢查時,就會鬧出類似這樣的笑話,讓人看了又氣又笑。讓孩子學會自我檢查,是培養他細心習慣所不可或缺的一步。這樣的檢查會讓孩子主動發現因為粗心而導致的錯誤,而且還能使他養成自查的好習慣,這就大大降低了他犯一些低級錯誤的概率。

不過,讓孩子主動進行自我檢查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需要開動腦筋,尋找合適的方法來讓他接受自我檢查的建議。

從一開始就盡量少給孩子挑錯

仔細想一想,孩子為什麼會依賴於我們的檢查呢?原因無外乎我們最初對他“檢查”得太過仔細了。孩子最開始做事時,我們總是會跟在他後麵挑錯,哪裏不對我們往往會直接給他指出來,然後督促他改正。所以,孩子從一開始就形成了習慣,那就是我們總會幫他挑錯檢查的,所以,他才沒有自己檢查的意識。

但是相反,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不總是給孩子挑錯,而是允許他獨立完成他想做的事情,並提醒他自己去檢查,那麼,他自然就會形成好習慣。所以,我們從一開始就要給孩子一個寬鬆的做事環境,並有意識地引導他做完事就返回去檢查一遍,這樣,就能避免孩子對我們形成依賴了。

可以幫忙檢驗一下孩子檢查後的結果

孩子最開始的自我檢查可能並不完善,有時候,他還會出現偷懶的情況。所以,雖然我們不能代替孩子檢查他做事的過程與結果,但我們卻可以幫忙檢驗一下他檢查後的結果。

我們需要看看他是不是認真地在做這個檢查,如果他檢查得馬馬虎虎,我們要督促他再用心一些;我們要看看他是不是在改正自己檢查出來的錯誤,如果他對這些錯誤感到無所謂,就要提醒他“小錯不改,大錯吃苦”;另外,如果他有哪裏沒有檢查到,我們還要適當提醒他一下,從而保證他的檢查能做到麵麵俱到。

詳細地告訴孩子檢查都應該要做些什麼

有的孩子不願意自我檢查是因為他很懶,他習慣於將所有事情都推給我們;還有一些孩子不願意這樣做的原因則是他不知道該怎麼做。所以,若想讓孩子自己進行檢查,我們還要教他檢查都應該做些什麼。

比如,我們要告訴他檢查應該是將剛才做的那件事再從頭至尾查看一遍,所以,不能隻看剛剛得到的結果,也不能隻看其中的某幾個步驟,應該是把剛做完的事情整體再看一遍;我們要給孩子講講檢查的順序,可以是從前往後再將所有事都做一遍,或者也可以從後往前,由結果向前推,如果都能順利推下來,那就代表他的事情做得很好;同時,我們要教他學會重點檢查,就是一些容易出錯的地方、拿不準的地方,他需要反複確認;另外,他還要看看自己有沒有遺忘掉什麼,有沒有出現不該出現的錯誤,等等。

我們可以給孩子做一個簡單的演示,當做完一件事後,讓他看看我們是如何進行自我檢查的,讓他看看檢查前與檢查後的結果有什麼不同,這會使他對事後的自我檢查有一個更為全麵的了解,等到再進行自我檢查時,他就知道該怎麼做,也就不會再那麼粗心大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