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檢查了嗎?——教孩子做完事一定要注意檢查(1 / 2)

對於有的孩子來說,能將一件事情做完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至於事後要不要檢查,那些都不重要了。可是,處事並不精明的孩子還遠遠做不到完美,更重要的是,不可能有人能夠做完事不檢查就保證不出錯。再加上孩子原本就容易犯粗心的毛病,如果再不進行事後檢查,那他就很難發現自己的毛病,更不會主動去糾正毛病了。

媽媽其實還是很重視教兒子學會“事後檢查”的,可是兒子卻似乎並不領情。從他上小學一年級開始,媽媽就希望他能養成做完作業及時檢查的習慣,但3年過去了,兒子已經上四年級了,他依然還是做完作業就直接合上作業本,絲毫沒有再檢查一遍的意思。

為此,媽媽苦口婆心地勸過,也嚴厲地罵過,甚至有一次還照著兒子的屁股給了一巴掌,可兒子就是記不住。有時候,他被媽媽說得多了,不得不檢查,可他的檢查隻是簡單地再看一遍,壓根兒就沒用心。

為此,媽媽感到無比無奈與擔憂,孩子現在隻是不檢查作業,如果他養成了不檢查的習慣,那又有誰能保證他未來不會因為粗心大意而出什麼問題呢?到底該怎麼教孩子學會事後檢查呢?

這位媽媽遇到的問題應該很普遍,很多孩子都沒有事後再檢查一遍的習慣,做完了就完了,然後該玩就玩,他才不會管已經做完的事情是不是做對了,是不是存在什麼漏洞呢。這其實也反映出孩子的一種不負責任的心態。

而我們雖然明白要培養孩子認真細心的習慣就要教他學會事後檢查,可卻會像這位媽媽一樣,找不到合適的方法,結果弄得我們和孩子“兩敗俱傷”,我們越來越心煩,而孩子則怎麼也學不會事後檢查,還覺得我們是在找他的“茬”。

其實,教孩子學會事後檢查並不難,我們不妨試試下麵的一些方法。

向孩子展示事後檢查的作用

前麵那個故事有一個後續:

媽媽在報紙上進行了求助,於是便有教育專家給她支了一招,讓她向孩子展示檢查的作用。媽媽便拿著作業本對兒子說:“你看,以前你不檢查作業,作業容易出錯,老師隻給了你B的分數,而上一次我讓你檢查的作業全對,老師給了你一個A。你不覺得檢查了以後的作業就是不一樣嗎?檢查了就是做得好啊!”兒子聽了媽媽的誇獎,也有些得意了:“媽媽,您看著吧,以後我會得更多A的!”

其實,這種方法就是在喚醒孩子的內在動力,讓他能主動接受這種正確的做法,使他自願去養成好習慣。

不過,我們在給孩子展示檢查的作用時,先不要因為他不檢查而指責他,否則,他會因此感到反感,覺得我們是在借機訓斥他,他也就不願意認真聽了。相反,我們應該盡量向孩子展示檢查帶給他的好處,讓他看到經過檢查後他的錯誤被糾正了,漏洞也被彌補了,他做的事情有了一個完美的結局,這樣,他才會更樂於去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