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時候,我們之所以說一個孩子表現得很粗心,其實就是在說他對細節不重視。孩子在不經意間對任何一個小細節的疏忽,都有可能導致他最終的失敗。細節決定成敗,我們要引導孩子重視細節問題,全麵培養他細心的好品質。
雖然絕大多數的孩子自小都會經曆一個“細小事物敏感期”,這時,他會對任何一個小線頭、小紙片、小黑點感興趣。但這隻是孩子成長發育的一個必經階段,是他的生理表現,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消失。
所以,我們不能因為孩子有這樣一個時期,就認為他一定能注意到各種細節。要想讓孩子變得細心起來,還需要我們在後天對他進行培養,讓他能主動重視起每一個細節。而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訴孩子“細節決定成敗”,以引起他對細節的注意。
麵對7歲兒子的粗心,媽媽曾經反複提醒過、訓斥過,甚至還讓他不斷背誦與細心有關的名言,可是兒子卻依舊粗心。後來,媽媽換了一種方式。
由於兒子最喜歡聽軍事戰爭故事,於是,媽媽某天吃完晚飯後,便給他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1485年,英國國王查理三世與裏奇蒙德伯爵開戰,以爭奪英國的統治權。查理三世的馬在釘馬掌時,由於釘子不夠用,有一隻馬掌少用了一根釘子。結果,馬在戰場上奔跑時,少一根釘子的那個馬掌掉了下來,戰馬因此摔倒了,查理三世也被馬甩了出去。查理三世的軍隊一看主帥落馬,紛紛四散奔逃,落馬的查理也被對方俘虜了,最後輸掉了這場戰爭。
講完故事後,媽媽問兒子:“你說,查理三世為什麼會失敗呢?”
兒子說:“因為他落馬了。”
“為什麼會落馬?”
“馬掌掉了。”
“馬掌掉的原因是什麼?”
“少了一根釘子。”
聽了兒子的回答,媽媽點點頭說:“這就是不注意細節的後果,你明白了嗎?”
兒子眨了眨眼睛,忽然明白了媽媽說的意思,他連忙說道:“媽媽,原來一根釘子發揮的作用是這麼大啊!看來,以後我也一定得多注意細節了,我可不想像查理那樣,因為一根釘子就輸掉一場戰爭,毀了一個王國。”
對於“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理解能力不強的孩子也許無法真正體會,但這位媽媽卻很有智慧,她用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將這個道理以一種簡單生動的方式傳達給了孩子。這就是在提醒我們,若想讓孩子重視細節,並明白細節的重要性,我們也需要用一些有智慧的方式。
比如,我們可以像這位媽媽一樣,找一些與細節有關的故事。這個故事最好也要與孩子的喜好和興趣有關,這會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他也能更認真地聽這個故事,從而發現其中所蘊涵的道理。
不過,如果我們要講故事,就要把握好側重點,故事的主題要跟細節有關,我們在講述時也要格外強調細節給這一整件事帶來的影響。講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不要將故事引到其他方麵去,否則會使孩子隻是單純地聽故事,並不知道我們講這個故事的意圖所在。
而當故事講完之後,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去思考細節的作用,但不要緊接著就開始對他進行說教,更不要開始訓斥他的粗心大意。否則,孩子就會認為我們是在用這個故事來影射他的錯誤,他就會對聽故事產生厭煩感。我們可以像事例中的媽媽那樣,用一些問題來啟發孩子思考,或者引導他將故事與自己的生活聯係起來考慮,看看細節在故事中、生活中都發揮了哪些重要的作用。
除了講故事,我們還可以給孩子念一些與細節有關的新聞報道,或者和他一起觀看或收聽注重細節的新聞內容,比如,我國在發射載人航天飛機時,為了保證發射成功,曾經都關注過哪些小細節,這些小細節又都發揮了怎樣的作用。通過對這些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事例的關注,我們要讓孩子對“細節決定成敗”這個道理有一個更為深刻的體會。
當孩子能體會到細節的重要性後,我們就可以引導他對照故事來想想自己的做法,找找自己所犯的粗心大意的毛病,看看這些毛病都是因為沒注意到哪些細節所造成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讓孩子自己去說、自己去找、自己去總結。我們可以給他準備一個記事本,提醒他將自己犯過的那些不注意細節的毛病都記錄下來,以免下次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