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重要的事先做!——教孩子做事分清輕重緩急(2 / 2)

第三類是不重要也不緊迫的事情,比如心血來潮的遊玩,或者突然想要買一件新衣服,等等,這些事情由於並不具有什麼實際的意義,所以,如果時間不允許就完全可以不做。

明白了有這樣幾類事情之後,我們就可以讓孩子學著為他要做的事情分分類,使他能合理安排事情的先後順序,將所有要做的事情都圓滿地做好。教孩子正確地給事情分類什麼事情是重要的,什麼事情是需要先做的,有的孩子可能會將事情的種類弄混淆,比如,對於玩和學習,有的孩子就會認為讓自己快樂的玩是重要的,讓自己學習是件痛苦的事情,可以容後,這樣的分類就是一個明顯的錯誤。

所以,當孩子明白了事情的輕重緩急之後,我們就要教他正確地給事情分類。提醒他,要以一種客觀的態度去看待所有的事情,對於像學習這樣影響他成長的事情,無論如何都應該被歸入重要的一類中。

我們可以將自己對日常生活的分類給孩子做個示範,讓他明白怎樣的歸類是合理的。而當孩子歸類錯誤的時候,我們要提醒他改正,但不要強硬地要求他將某件事歸類為重要的事情,我們需要告訴他這件事對他來說將發揮怎樣的作用,對他又有怎樣的意義,這樣才能讓他更明確事情的分類。

提醒孩子要學會權衡事情的輕重緩急

按照原定計劃,女兒在星期六要寫作業、練習小提琴,晚上還要跟著爸爸去參加一個朋友聚會。但由於表姐的到來,女兒一上午都在陪表姐一起玩。到了下午,表姐回家了,媽媽就對女兒說:“好好安排一下你的時間,作業很重要,一定要做,小提琴練習不算重要,如果沒時間練,今天可以不用練了。”

但媽媽說完這話之後就發現事情發展得有些不對了,下午時,女兒用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就把作業寫完了,剩下的時間她就很放鬆地玩了起來,壓根兒沒提練琴的事。媽媽問她,她卻說:“不是您說練習小提琴不重要,今天可以不用練了嗎?”

事實上,很多孩子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可能都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因為在他看來,不重要、不著急的事情,就等同於不用做。但這無疑就是對時間和能力的一種浪費。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學會權衡事情的輕重緩急,重要、著急的事情一定要做完且做好,而那些不重要、不著急的事情,如果有時間做的話,也千萬不要放棄,能多做些事的話對孩子來說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而且,無論是重要、緊急的事情,還是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孩子都要以認真的態度去麵對,不能因為事情不重要就敷衍了事,也不能因為事情不著急就拖拖拉拉。我們要幫孩子建立時間觀念,督促他凡事往前趕,鼓勵他以始終如一的認真態度來做好所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