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件大事都是由小事和細節組成的。細節雖然不起眼,但卻往往決定著事情的成敗。於是,有人提出“細節決定成敗”。隻要我們留意觀察一下,就會發現,但凡事業有所成就的人,做事都非常認真、細心、嚴謹,從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然而,在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現了做事忽略細節、粗心大意的現象。比如,孩子不小心把鑰匙落在家裏,結果進不去門,隻能在門外等著父母回家;孩子上學忘了戴紅領巾,走到半路又返回家拿……這樣類似的事情,幾乎天天都會發生。粗心的孩子,做事肯定不會圓滿。
曉月從9歲開始,就承擔起了洗碗的任務。剛開始的時候,媽媽手把手地教她如何洗碗,洗碗的步驟是怎樣的。當曉月學會了洗碗之後,媽媽就站在一旁指導她。如果她做錯了,或者是忘記了某個環節,媽媽馬上耐心地提醒她。
後來,媽媽見曉月能夠獨立完成這個任務了,便大膽放手讓她自己去做。結果,曉月不是把碗筷放錯了位置,就是忘了刷炒菜鍋。媽媽覺得奇怪,她明明知道洗碗的步驟,明明知道應該做什麼,為什麼還是做不好呢?
很多孩子做事都是這樣,明明知道如何做,但是在做的過程中,總會欠缺點什麼,總是不那麼圓滿。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太粗心大意了,做了這個就忘了那個,就像狗熊掰棒子,掰一個,丟一個,根本就沒用心做,自然也不會有太大收獲。
不得已,很多媽媽就會在孩子即將出門或上學的時候,不停地叮囑:“鑰匙帶了嗎”、“作業有沒有帶齊”、“鉛筆盒放進書包了嗎”、“帶公交卡了嗎”、“今天上美術課,帶水彩筆了嗎”……
當我們如此細心地提醒孩子時,他還會為自己的事情而擔憂嗎?恐怕很難,因為他知道,無論他忘了帶什麼東西,無論他因為粗心而做錯了什麼,媽媽都會在一旁提醒自己。可以說,我們這樣做看似是對孩子的關愛,實則是導致了他責任心的減弱,助長了他粗心大意的壞毛病。
所以,對於孩子自己的事情,我們要少一些包辦,少一些提醒,讓他自己去處理所做的事情,並承擔事情的後果。
不過,很多媽媽卻不忍心讓孩子承擔事情的後果,總會替他去承擔。結果呢?孩子會越來越粗心,越來越沒有責任心。
一天,粗心的兒子又把作業本忘在家裏了。當他來到學校交作業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忘記帶了,便跑到電話亭給媽媽打電話。
兒子央求道:“媽媽,我又忘帶作業本了,您能給我送過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