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唉,我又大意了——粗心,學業一定不會順利(1 / 1)

當問及孩子的學習狀況時,很多媽媽脫口而出的就是:“這孩子太粗心了。”粗心是孩子的通病,是比較常見、比較普通的問題,也是我們為之著急、頭疼的問題,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其實,不光是孩子,我們成人也經常粗心大意。而孩子的粗心問題之所以如此被重視,是因為他的粗心在學習和考試中有很明顯的表現,已經嚴重影響了他的學業。可以這樣說,孩子粗心大意,他的學業就一定不會順利。

我們翻看孩子的作業本或試卷時,常常發現:出錯的地方很少是難以攻克的“攔路虎”,而是一些很簡單、很常見的題目,是考察他基礎知識的題目。比如,孩子不是這裏多寫了個“5”,就是那裏少寫了個“0”;不是漏掉了題,就是審錯了題;不是看錯了數據,就是點錯了小數點;明明要求在錯誤的答案下麵畫線,他卻把對的畫上了……總之,都是粗心惹的禍。

9歲的一凡是個聰明伶俐的男孩,老師在課堂上講的他都能聽懂,回答問題也非常積極,但是他的學習成績卻一直處於中遊水平。媽媽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期中考試的試卷發下來了,一凡的語文考了89分,數學隻考了82分。媽媽打開他的數學試卷,發現他出錯的都是一些比較簡單的題目,媽媽不明白他是沒掌握好基礎知識,還是因為太粗心大意了。

於是,媽媽讓一凡把出錯的題目再認真地做一遍,結果都做對了。這時,媽媽終於明白,一凡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是他太粗心大意了。

事實上,像一凡這樣的孩子大有人在,不是因為沒掌握好知識而導致失分,而是因為太粗心了,如果讓他重新做那些出錯的題目,不用給他任何提示他就能做對。可見,粗心的確是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一大因素。

然而,很多媽媽認為,孩子隻要聰明、好學,馬虎一點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實上,孩子在不該錯的地方出錯,在不該丟分的地方丟分,失去的不隻是分數,不隻是好成績,更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而這些都將直接影響孩子未來的學業,決定他的學業是否能夠順利發展下去。

如果我們沒有及時幫助孩子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那麼,這個壞習慣就很可能會伴隨他的一生,他將來的生活和事業也會狀況連連。比如,一個經常丟三落四的人,很可能會把公司的保密文件弄丟;一個經常錯點或漏點小數點的人,很可能會使公司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因此,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為了讓孩子的未來之路走得更順暢,我們一定要幫助孩子改掉粗心大意的壞毛病。

如果我們認真觀察的話,就會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孩子在學習中出現的粗心是有一定規律的。也就是說,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粗心點”。比如,有的孩子可能是審題環節出現了問題,可能經常看錯、寫錯數據,可能分辨不清語文上的形近字。

當我們找到了孩子的“粗心點”之後,就可以引導他從“粗心點”入手,慢慢地幫助他趕走這個學業上的“攔路虎”。

一位媽媽在解決孩子的粗心問題方麵上頗有心得:

我家孩子上五年級了,由於數學成績一直不好,因此他班級排名比較靠後。後來,我就和他一起分析試卷,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他不是不會做,而是審題環節出現了問題。

於是,我告訴孩子一個方法:每次在審題的時候,不要著急,先閉上眼睛數三個數,然後再往下讀,直到自己明白了這道題目的要求,再動筆做題,等做完了題,再讀一讀題目的要求,看看是否符合。

自從孩子采取了這個方法之後,效果很明顯,因粗心而出現的錯誤少了很多,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提高。

麵對孩子因粗心而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問題,這位媽媽首先找到了他的“粗心點”——容易在審題環節出現錯誤,然後針對這個具體情況,給予他具體的解決辦法,結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總之,對待孩子的粗心問題,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懂得對症下藥,並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不過,我們要改正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是一項艱難的、長期的工作,所以不要著急,要有足夠的耐心、寬容和持之以恒的態度。

此外,我們還要引導孩子明白,粗心對學業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而懂得認真、細心地對待學習則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更是完成學業所不可少的基本要求。當孩子明白了這些之後,就會以端正的態度對待學業,也會積極主動地改正粗心大意的壞毛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