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我沒有看完題目要求——孩子容易心急(1 / 1)

有的孩子無論是寫作業還是做事情,都很容易著急,隻圖快,隻想盡快看到成效,就好像身邊有人在催他一樣。結果呢?孩子是很快就寫完作業或做完事情了,但是卻會出現粗心大意的現象,犯下許多低級錯誤。

最近,媽媽發現,女兒說話做事都很著急。有一次,媽媽檢查她的語文練習冊,發現她存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比如,題目明明要求寫出詞語的近義詞,而她寫的卻都是反義詞;題目上明明寫著“判斷下麵哪種說法錯誤,在錯誤的括號裏打‘×’,並改正過來”,而她隻做出了判斷,卻沒有改正過來……

媽媽問女兒:“媽媽覺得你這幾道題都不該做錯,你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兒嗎?”

“其實,這些題我都會,就是太大意了。”

“那為什麼會大意呢?”

“我太著急了,就想快點做完,所以沒等看完題目的要求就開始做了。”

“如果你能克服心急的毛病,看完題目的要求再做,就一定能避免粗心大意。”

很顯然,這個女孩不是不會做,而是性子太急,急著答題而沒看完題目的要求,結果得不償失。對於這種情況,我們要從克服孩子心急的毛病入手。不過,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效的,而是需要長期的努力。

提高孩子克服心急毛病的自覺性

當我們發現孩子學習或做事心急時,就應該及時提醒他“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做任何事情都要慢慢來”,同時還可以給他講一些由於心急而產生不良後果的事例,可以這樣對他說:“如果你太著急,就會粗心大意,導致錯誤百出,到時候,你還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糾正錯誤,倒不如一開始就細心、認真地做。”

如此一來,孩子就會對心急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就會慢慢提高克服心急毛病的自覺性,從而養成做事認真、細心的習慣。

了解孩子為什麼心急

孩子容易心急,是有一定原因的。那麼,我們就要先了解一下孩子心急的原因,然後再根據原因“對症下藥”。

比如,孩子本身的性格就屬於急性子,那我們就要想辦法培養他的專注力和忍耐力,對於這方麵的內容,將在後麵有詳細的論述。

再比如,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急於做其他事情,那我們就要了解他急於做什麼事情,是不是可以先做。如果孩子是急於出去玩,那麼,我們就可以根據上一節的內容,幫助他協調好學習與玩之間的關係;如果孩子是急於在固定時間看某個內容健康的電視節目,那麼,我們不妨先讓他看完電視節目再寫作業,這樣可以避免他因為心急而粗心大意。當然,我們也要與孩子協商好,一旦看完了電視,就要認真地寫作業。

教孩子克服心急毛病的方法

一個男孩做事容易心急,媽媽就教給了他一個克服心急的好方法——心理暗示。一旦他發現自己著急了,就要先停下手中的事情,然後對自己說:“心急是魔鬼,我要靜下心來。”經這樣一提醒,他就會放慢自己的節奏。

這位媽媽教給兒子的這個方法值得借鑒,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給自己更切合實際的語言暗示。心理暗示法可能不會馬上見效,但是隨著強化次數的增加,孩子就會慢慢擺脫心急的毛病,認真地做該做的事情,粗心大意的現象自然也就減少了。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教孩子其他一些克服心急的方法,比如,放慢節奏,在心裏默數“1、2、3……”;先閉上眼睛,告訴自己“靜下來”,然後用鼻子長長地吸入一口氣,屏住呼吸,最後用嘴巴呼氣,重複以上步驟,直到自己感到全身放鬆、內心平靜為止。

通過具體活動磨煉孩子的耐性

平日裏,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個性特點,選擇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有針對性地磨煉他的耐性。

比如,我們要傳遞給孩子“等”的概念,一開始,我們要有意識地把抽象的“等”化為具體的事情,比如,孩子想馬上出去玩,我們就可以對他說:“等爸爸回來,我們再一起出去玩”。慢慢地,我們把“等”的長度從短時間逐漸向長時間過渡,比如,孩子想買一樣有用但不急著用的東西,我們就可以對他說:“好,媽媽答應給你買,不過要等到媽媽發工資的時候。”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會了等待,就不會急於去達到自己的目的了。

再比如,我們可以讓孩子練練書法,讓他在細致的觀察、描摹中磨煉耐性;可以陪他下棋、走迷宮,讓他靜下心來思考下一步應該怎麼走,如果過於心急,就會導致“一步走錯滿盤皆輸”、“四處碰壁”的結局;可以和他一起玩“找不同”、“找錯誤”、“穿珠子”、“挑豆子”等遊戲。如此一來,孩子的耐性就會被一點點地磨煉出來,而這將有利於改善他粗心大意、馬馬虎虎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