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回 《較量》(1 / 2)

焚燒鴉片的畫麵定格,銀幕上開始出現製作人員的名單。因為是草台班子,作品又大量複製粘貼,所以從導演、監製到剪輯、合成,都沒有幾個人。隻是第一次看電影的驚奇讓土著們很是回味無窮,即使銀幕上出現劇終兩個字也沒人離開。

鴉片的危害老百姓或多或少都有耳聞,但百聞不如一見,當吸食鴉片的惡果活生生的擺在眾人麵前,即使最麻木的人也有所觸動。立誌戒煙或者準備勸親友戒煙的人又增加了不少,同時在老百姓中形成了一個新的觀念,販鴉片、開煙館不僅是生兒子沒菊花的缺德事,而且幹犯律法,抓住是要殺頭的。

《惡之花》的片長隻有50多分鍾,全部放完已經快到九點鍾了,平時這個時間老百姓早就睡覺了。十九世紀的老百姓是缺乏夜間娛樂的,天一黑就隻有上床睡覺,難得有這麼新奇的娛樂,都在耐心等待第二部片子開始。就好象八十年代剛擁有電視的內地居民一樣,不等到屏幕上全是雪花絕不睡覺。

《惡之花》除了宣傳鴉片的危害以外,同時也是表明光複軍禁煙的決心,而第二部紀錄片《較量》則是向所有人展示光複軍的力量。

土著們並沒有等多久,銀幕再次亮起,一顆光複軍帽子上的紅星在銀幕中央發出萬道金光,隨之響起的是一陣慷慨激昂的樂曲,最後,隨著金光出現了“八一電影製片廠”幾個字,宣傳部再一次剽竊了他人的LOGO。

片子一開始就是電影《鴉片戰爭》中虎門之戰的激戰場麵,炮台上的火炮與英**艦上的火炮互相噴吐著火焰,響成一片的炮聲震耳欲聾。炮彈不時擊中炮台,清軍士兵在爆炸中臨空飛起,飛濺的鮮血和殘肢讓從沒看過戰爭片的土著們發出陣陣尖叫。好在經過第一部片子的鍛煉,大家都知道這些隻是光影形成的畫麵,不是真實發生在眼前的事物,才沒有發生大的騷動。

關天培再一次被烈焰吞沒,畫外音再次響起,“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因為清遷“閉關鎖國”的政策,現在的中國已經落後於世界大潮。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來獲取暴利。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借口道光十九年六月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而發動的侵略戰爭。……後因戰事不利道光帝派直隸總督琦善與英國議和,簽訂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第一次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割讓香港,新開的五個條約口岸:廈門、上海、寧波、福州、廣州相繼開埠,賠款二千一百萬銀圓……”經過這番介紹,老百姓們才對這場十幾年前發生在附近的戰爭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尤其是二千一百萬銀元這個數字讓人映象深刻,和所有第一次聽過這個數字的人一樣,老百姓都被驚呆了。很多人對萬以上的數字就沒有概念了,但也能想象得出二千萬塊鷹洋堆起來起碼是座小山。朝廷打一次敗仗就要賠這麼多錢,是普通人不能想象的。

緊接著出現是剛結束第一階段的“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次使用的鏡頭是電影《火燒圓明園》,還沒發生的“八裏橋之戰”出現在銀幕上,看著清軍一次次對英法聯軍的陣地發起決死衝鋒,台下的觀眾完全被悲壯的氣氛感染。看到一群群騎兵為炮火所吞沒,許多人不禁捶胸頓足;當看騎兵衝入敵陣,殺得洋兵人仰馬翻時,人群裏又發出陣陣歡呼聲。可惜英勇的個體隻是曇花一顯,也無法改變必敗的結局。此時畫外音響起,“是役,清軍陣亡二千餘人,而英法聯軍僅陣亡十二人,落後的武器,落後的軍隊,落後的戰術,落後注定要挨打!”

“唉!”田瑜重重的歎了一口氣,“想我中華泱泱大國,天朝上邦,沒想到落得今日這般任人欺淩。”

“不是說了嘛!落後注定要挨打。中國一直到康熙朝都還是世界一等強國,但積貧積弱的禍根卻是在清朝建立時就埋下了。”看剛才李維斯和田瑜聊得很是投機,坐在前麵的齊士瑪也加了進來。

“此話怎講?”田瑜急忙問道。

“滿清以不足全國人口百分之一的少數民族陰差陽錯下奪得皇權,必然隨時隨地都防著天下的漢人造反,壓製漢人成了他們的當務之急,又怎麼會讓漢人中的才智之士出頭?漢人越弱越利於他們的統治,如果不是現在內有太平天國,外有英法聯軍,漢人也不可能得到領軍的機會。”按照管委會的指導思想,幸存者一談到清政府就是各種抹黑,齊士瑪也不例外,各種網絡上看來的黑材料洶湧而出,“本來明朝是可以發展君主立憲的,但清軍的入關打斷了這一進程。中國的社會製度不僅沒向前發展,反而倒退到奴隸社會,天下千千萬萬的漢人百姓就成了愛新覺羅一家的牛馬……”齊士瑪的這些觀點,擱任何一個常混論壇的現代人都可以把他辯得體無完膚,也就是田瑜這樣信息麵太窄的十九世紀土著,才會把他的話信以為真,而且清政府也沒有能力為自己辟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