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複軍在城外安營紮寨,把城頭上的人都嚇壞了。好在幾位官員通過千裏鏡看到,城外的髡匪人數並不多,也就二三百的樣子,大家才鬆了一口氣。
“短毛匪初來乍到,立足未穩,我們應該殺出去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說話的是何仁山的族弟何義山。此人剛二十歲出頭,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麵相凶悍,虯髯橫生,人長得虎背熊腰,腰間別著兩把板斧,如果沒有那根辮子,活脫脫的李逵再生。
“七弟休得胡言!此事華大人自有計較。”何仁山開口喝止了這個傻大個的莽撞言論,“此股髡匪人數雖少,焉知不是誘敵之計,冒然出擊豈不是自投羅網?”
華延傑雖然沒打算主動出擊,但也不想打擊民團的士氣,便勉勵道:“義山壯士勇氣可嘉,有他在此我東莞必固若金湯。”不過他的真實想法是等全縣民團聚齊,把這股短毛匪驅離就行了。他也怕惹惱了對方,引得對方傾巢來攻,那就大大的不妙了。
於是光複軍隻管修築營地,而城頭上的人也就這麼看著,雙方都沒有進一步的行動。又過了一個小時,光複軍的宿營地總算修建完畢,營地的外圍是一圈戰壕,兩挺馬克沁機槍一左一右在正麵形成交叉火力,迫擊炮布置在營地的中心,陳威賦相信以這樣的火力配置,就是來上一萬冷兵器的敵人也不能越雷池一步。
北上支隊雖然主要任務不是作戰,但也需要向東莞縣城裏的官民百姓顯露一下肌肉,迫擊炮陣地構築好之後,陳威賦便命令向東莞城內發射宣傳彈。因為不是實彈,所以炮手們也沒進行校射,四門炮每個兩發,很快在縣城上空形成了一片紙片雨。因為迫擊炮發射時沒有火焰,聲音也很悶,所以直到宣傳彈在頭頂炸開,城頭上的人才發現自己遭到了“攻擊”。當天空中傳來呼嘯聲時,一些有戰場經驗的人就情知不妙,等到宣傳彈隨風飄散,很多人都做出了反應,誰知道這些在空中炸開的紙片是什麼符咒?有的人貓腰躲到了垛口後麵,有的人拔腿就往城下跑,場麵立刻變得混亂不堪。還有反應慢的,如何義山還傻愣愣的站在那裏,最後這倒成了他“臨危不懼”的證據。宣傳單在空中隨風飄飄蕩蕩,然後開始慢慢降落,一些團丁小心翼翼的撿起一張查看著上麵的內容。這些宣傳單一部分印的是《告粵省同胞書》,一部分印的是“驅逐韃虜,恢複中華”這類的口號,於是一些識字的人開始向其他人宣講宣傳單上的內容。經過最初的驚慌,華延傑在衙役的摻扶下慢慢站了起來,整了整歪到一邊的涼帽,一顆急速跳動的心才慢慢平靜下來。茫然四顧,城頭上的混亂讓他心中悲涼,髡匪才開了幾炮,這兩千人就作鳥獸散,指望他們守城,讓知縣大人有些絕望。還有就是這髡匪的炮打得又快又準,沒看到噴火冒煙,炮彈就落了下來。幸好打的是紙片,如果是真的炮彈,自已還不得交代在這裏。收拾好心情,華知縣發現很多人聚在一起議論著什麼,很快,一份《告粵省同胞書》送到了他麵前。“此乃妖言惑眾,”華延傑一目十行的看完這份文告,抖動著宣傳單,怒不可遏的大吼道,“快來人!把這些大逆不道的東西都燒了!”掉落在城頭的隻是小部分,更多的已經順風飄進了城裏,華延傑又急令三班衙役前去收繳,不得讓此妖言在城中擴散。
何仁山也拿著一份《告粵省同胞書》在看。這篇文告雖然淺白,也很少用典,但道理說得明白。滿清以異族治中華,本身得國不正,二百年來朝政昏庸,官場黑暗,軍隊敗壞,所以才會一而再的被洋人欺上門。這些問題隻要關心時局的人都看得見,隻是大多數讀書人想的都是如何經世濟用,重振朝綱,象洪秀全那樣打算全部推倒重來的畢竟是少數。而且洪秀全以洋教惑眾,荼害聖門,是天下聖門弟子的頭號敵人。隻是這髡匪打的“興複中華”的旗號,在讀書人中的號召力自然不是發匪能比的,而且他們新近又連番大敗英夷,在民間的聲望極高。如果他們要改朝換代,自己和何家該如何應對,這倒需要好生思量一番。看到衙役開始收繳宣傳單,他偷偷把手中這份揣進了懷裏。
城上眾人的表現讓幸存者們再次應證了“民團麵對現代化軍隊就是烏合之眾”的道理。顯示武力的目的已經達到了,現在需要安撫城內官民百姓的情緒,以免有哪個愣頭青跑出城來送死,那樣就有違此次行動的初衷了。
城外的髡匪開過幾炮後就沒動靜了,看營地裏飄起的炊煙,對方多半正在埋鍋造飯。四散的民團也陸續被收攏回來,大家都在等著髡匪的後招。突然從髡匪營地裏有很大的人聲傳來,搞得大家又是一陣驚慌。說話的人用的是廣府白話,雖然中間隔著兩裏地,但聲音還是清晰可聞。那人說的明白,髡匪此次北上意在威懾廣州的英國人,並無意與東莞為敵,讓城內的百姓不必驚慌。同時正告城內的官員,要認清現實,不可為滿清作倀,當心最後自絕於人民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