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八回 “轟炸”廣州(2 / 2)

傳單也很快出現在柏貴的公案上,在看完這個大逆不道的東西之後,他立刻派出手下全城收繳傳單,絕不允許亂臣賊子蠱惑人心。自己委身事夷還可以說是為保全闔城百姓免受兵禍,可如果光複軍打到廣州,難道自己還能再去投靠光複軍不成?那可是真正要造反,不說自己是二品大員,光一個蒙古人的身份就決定了自己是被驅逐的那一部分。到時候不要說什麼高官顯爵、榮華富貴,就是這項上人頭保不保得住都是問題,這一刻,柏巡撫是真正和英國人一條心了。

四千張傳單全部派發完畢,不僅是城內,“大黃蜂”還光臨了城外的西關、流花、三元裏、海珠島等地,所過之處,無不引起人潮湧動。接下來就是給英國人送公函了,公函裝在一個不鏽鋼圓筒內,隻須飛到廣東巡撫衙門上空扔下去就行了。於是李策一偏機頭,再次進入廣州城。廣東巡撫衙門地處原時空廣州市政府和人民公園的位置,離越秀山不遠,占地麵積也寬,從空中很容易發現。在確定目標位置之後,“大黃蜂”便筆直飛了過去。

光複軍用飛機拋灑傳單的情況包令很快就知道了,甚至巡撫衙門裏也飄落了幾張,衛兵都撿了回來。巴夏禮對傳單的紙質和印刷給予了好評,不過內容就看不太懂了,隻得找了個通譯來給他們解說。光複軍要推翻滿清政府的意圖幾個英國人早已經知道,但他們擔心光複軍會借機號召廣州的中國人起來反對英國人的統治,所以必須搞清傳單的內容。好在光複軍通篇隻是聲討滿清政府的種種罪行,並沒有涉及對外態度等問題,當聽到列舉清軍的一係列敗績,譏諷其為“每戰敗衄,取笑萬國”的時候,幾個英國人相視苦笑,過一段時間“取笑萬國”的怕是要變成聯合王國了。

這時衛兵前來報告,法國代表求見,“估計是為傳單的事情。”巴夏禮說著連忙出門迎接。雙方剛在院子裏握過手,寒喧了兩句,就聽到有人高喊“飛機來了!”院子裏的人不約而同抬頭望去,隻見一道黃色的影子從上空呼嘯而過,接著就有一個閃著金屬光芒的圓筒被扔了下來。見識過航空炸彈的英國人四散奔逃,有慌不擇路的立刻變成了滾地葫蘆,巴夏禮和法國代表根本來不及反應,衛兵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隻是出於本能把兩人撲倒在地。

金屬圓筒落在地上發了一連“叮呤當啷”的聲音,所有人都秉住了呼吸,眼睛緊緊的盯著那顆“炸彈”,等待著爆炸的一刻。金屬筒慢慢滾到院子中間的花壇邊,眾人一直等了五分鍾,應該發生爆炸都沒有出現。巴夏禮推開身上的衛兵,從地上爬了起來,“你去看看怎麼回事?”他對旁邊一個看熱鬧的中國仆役命令道。

那人原來是在院子裏掃地,沒想到攤上這麼一個要命的差事。他不想去,卻又不敢違逆洋大人的話,隻得走兩步退一步的向前挪去,心裏把巴夏禮的祖宗八代都吊了一遍。巴夏禮在後麵連連催促,他一咬牙,抱起那個金屬筒跑了回來,然後塞到巴夏禮的手裏。這個危險的舉動嚇得剛圍過來的英國人連連後退,巴夏禮也差一點兒把圓筒扔出去了,幸好他及時看清了圓筒上貼著一個小標簽,上麵用英文寫著“公函。給包令先生”於是他按照標識擰開圓筒的蓋子,從裏麵倒出一封信。

一分鍾後,信到了包令手裏。在眾人注視下,他用折紙刀拆開信封,展開信紙,然後慢慢念了起來。公函的內容不出意料的是光複軍提出談判的要求,並就談判方式做出規定。談判地點設在新安縣城,英方可以派出三名談判代表以及五名隨員和不超過二十人的警衛部隊,光複軍將保證外交人員的人身安全。為了表達談判的誠意,光複軍單方麵宣布停火七十二小時,在這三天時間裏,光複軍將不會主動進攻英軍,也希望英方在三天時間內做出答複。如果時間到了英方仍然沒有回應,光複軍將采取必要的軍事行動。

聽完公函的內容,大家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這份公函與其說是和平倡議,還不如說是最後通諜,以勢壓人的態度讓人很不舒服。最後還是包令拍板,成立了以巴夏禮為主的談判小組,並親筆寫了回函,以回應光複軍的和平倡議信。寫好後包令讓人把王菊找來,讓後者想辦法把信送到光複軍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