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就是介紹區政府的領導班子。區長兼民政所所長齊士瑪,以及兩名原縣衙書辦充作秘書和辦事員,這就是區政府目前主要的工作人員。潘協慶被委了一個辦公室副主任的差事,專司負責對外聯絡,屬於編外人員。目前對待投靠過來的土著頭麵人物,一般都安排這樣一個沒編製的打雜職務。在大多數現代人都還沒有一官半職的時候,把一個土著放到幹部的位置,管委會害怕會引起群眾的反彈。
副區長是兼任財政所所長的葉笏易,原來是一家私企會計的他,現在要充當區政府的錢袋子,把握一區十鎮的度支大計;工商和稅務兩所的擔子,也同時壓在前稅所公務員師瑜珂身上,在隻有一個前戶房書辦做助手的情況下,要完成整個區的工商稅務登記,這事能讓他一個頭變兩個大。考慮到這個時代整個龍崗區的經濟總量,還趕不上二十一世紀的一個行政村,才不至於讓人太絕望;負責治安、戶籍的派出所長李維斯是個警校大專學員,從小的夢想就是當警察,沒想到卻在十九世紀實現了。手下兩個經過簡單警政培訓的前快班就是他的兵,同時他還兼任區人武部長;農業所所長張小凡原本是才參加工作的農技員,相信憑借良種、化肥、農藥和現代化的農機具,他將成為最受歡迎的一個人;最後一個班子成員是衛生所所長兼醫療站站長洪少儒,原時空的無牌黑市醫生終於有了用武之地。別的不敢說,在處理各種外傷以及急症方麵,鄉下的土郎中是完全比不上的現代人。幹部加上土著工作人員,區政府總共就十來個人,這點人要想象二十一世紀那樣行使各部門的職能是遠遠不夠的,缺額將在龍崗本地招聘。
譚非挨個把區領導介紹給與會的代表,看到這些光複軍的官都才二十歲出頭,大家都不免起了輕視之心。強龍難壓地頭蛇,何況這些嘴上無毛的小家夥。
師瑜珂這個稅務所長引起了所有代表的警惕和敵視,甚至被關注的程度超過了區長齊士瑪,在任何時代收稅的總是最惹人恨的,沒有之一。
農業所和農技站引起了大家的好奇。雖然自古以來衙門都有勸農的職責,但專門負責農業的官卻從來沒有聽過,再聽到農技站將提供良種和農具之後,一些家裏有田地的代表心思活絡了。
介紹完畢,除了早就知道的潘協慶等龍崗鎮代表,其他人無不感歎光複軍的衙門真是管得寬!不僅收稅、抓賊要管,連種地、治病也有官管,這不是冗官是什麼?
齊士瑪做為全區的當家人,代表領導班子做了總結發言。先表了執政的決心,然後闡述了對龍崗區的近景和遠景規化,最後以“帶領全區人民致富奔小康”的豪言壯語結束了發言。
齊士瑪的話把代表們搞得莫明其妙。從來就沒聽過要帶著老百姓發財的官,假洋鬼子就是粗鄙,不知道地方官的職責是教化地方嗎?還帶著大家一起發財?好大的口氣!有些人想笑卻又不敢,把臉憋得通紅,更多的人是一臉茫然。
見到自己的發言沒人捧場,齊士瑪向潘協慶使了一個眼色。後者馬上心領神會,帶頭鼓起掌來,口中喊道:“堅決擁護光複軍!堅決支持齊區長!”在他的帶動下,其他代表也慢慢學著鼓掌,“齊大人英明!”“齊大人愛民如子!”等馬屁也噴薄而出。
幹部們亮過相之後,譚非開始宣講今年的稅收政策,這才是代表們最關心的事情。無論古今古外,稅收都是一件國家大事。封建王朝要養官、養兵,維持它們的統治,滿清的帝王要酒池肉林,要修圓明園、頤和園,還要養越來越多已經十幾萬的,吃鐵杆莊稼的八旗子弟。雖然號稱“永不加賦”,但各種捐多如牛毛。剿滅長毛要錢,與洋人開戰要錢,打輸了賠款也要錢,還有水災、旱災、蝗災、撚子,壓在老百姓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即使中小地主的日子也不好過。如果光複軍以“與洋夷開戰”為由要求“助餉”,對與會的代表來說無疑於雪上加霜,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來。不過譚非的話讓大家提起來的心又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