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肖篤良“非份”的要求,兩位首長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魏博之笑道:“所有的53式步槍都發下去,你讓我從哪裏再給你變多的出來?倉庫裏還有些三八大蓋中正式,要不都給你?”
“沒有子彈還不如燒火棍。”肖篤良豈會被輕易忽悠過去。各處人武部的倉庫各種武器應有盡有,不僅有李恩菲爾德、M1伽藍德之樣的大路貨,甚至還發現了一挺MG42通用機槍,可惜大多沒有配套的子彈,所以隻能放在倉庫裏生鏽。繳獲的擊發槍因為使用方法相對複雜,也變成了沒人要的“處理品”,管委會隻得以後想辦法把它們“處理”給太平軍。
“現在一個步兵排隻有排長有一支衝鋒槍,火力太薄弱了!是不是再給參謀軍士裝備一支?還有,不是說每個排裝備一挺輕機槍嗎?怎麼沒有下文了?”肖篤良也明白步槍是指望不上了,隻能打別的主意。
物資收集隊在找到八百多支53式步槍的同時,還找到三百多支使用7。62X25mm子彈的衝鋒槍,51式、54式和大名鼎鼎的**沙衝鋒槍。在對付變異人的戰鬥中,幸存者們更喜歡停止作用更好的自動步槍,以至於這批衝鋒槍無用武之地。幾個步兵營成立之後,考慮到武器和子彈配套的問題,管委會決定步兵部隊統一使用二戰時期的蘇式武器,而這批衝鋒槍也就下發到各級連排軍官手裏,做為軍官的製式武器。不過連排軍官就六七十人,還有二百多支衝鋒槍還存放在倉庫裏,肖篤良就是打的這批槍的主意。
“你的建議我會向管委會提出來的,不過通過的可能性很小。至於原因嘛……”魏博之向他遞了一個“你懂的”的眼神。
“招了這麼多兵,又沒有那麼多家夥,難道要我們學‘灰色牲口’,兩個人用一支槍?”肖篤良眼見一點兒“好處”都撈不到,不禁有些怨氣。“既然把人家招來當兵,又不給予信任,怎麼不幹脆發些大刀長矛好了?”
“肖篤良同誌,你這個思想可要不得!當年紅軍扛著梭鏢照樣能打仗,而且還打勝仗,我們的條件比他們已經好多了。”魏博之對自動武器的使用限製也是不以為然,但經過長達半年的末日生存,很多幸存者對陌生人都深具戒心,政委同誌也不打算挑戰主流意識,隻能用言語安撫老部下。“打過這一仗就好了。有了同生共死的經曆,信任也就建立起來了。原來在安全區,大家不就是這樣成為一家人的。”
老上級的話讓肖篤良也不好再抱怨了,旁邊的指導員又提出一個建議。“自動武器要限製,霰彈槍應該不用限製吧?管委會發幾支霰彈槍給我們應該可以吧?”聽了指導員的話,肖篤良眼睛一亮,馬上看向魏博之,後者的臉上卻露出為難的神色。
這時,一直沒怎麼說話的馬當歸開口化解了魏政委的尷尬。“霰彈槍你們也指望不上了。總共就三十多支,都撥給新成立的保安大隊了。”
保安大隊是以新安保安隊,也就是原來縣裏的壯班為基礎成立的,類似於武警的內衛部隊。一個大隊也即一個營的編製,內部結構為三三製,而不是野戰部隊的四四製。也沒有重武器部隊,所以人數比步兵營少得多。兵員主要是從野戰部隊淘汰下來的新兵,他們的作用主要是在野戰部隊出征後鎮壓地方,同時在開戰後承擔運送物質、傷員,押送俘虜的工作。在主力部隊都槍支不夠的情況下,他們這些輔助部隊也就隻能裝備大刀長矛,最後還是在大隊長的強烈要求下,才把三十幾支警用霰彈槍發給他們做為軍士的武器。
又一個指望落空了,讓肖篤良和指導員很是灰心喪氣。馬當歸也隻好先畫個“大餅”給他們,“你們提議給部隊裝備霰彈槍的意見很有建設性,‘戰壕清掃器’也不是白叫的,近戰時能起到衝鋒槍的效果,也比衝鋒槍容易掌握。”
“再好的東西沒貨也是白搭。”肖篤良小聲嘀咕道。
“沒有槍我們可以造嘛!”馬當歸繼續畫著餅,“軍工部門已經成立起來了,步槍暫時還造不出來,造霰彈槍一點問題都沒有。英國人打來之前肯定有貨!”
“不會是五連發吧?”肖篤良在受到一連串打擊之後,不敢抱太大希望了,怕後麵失望更大。
“怎麼可能?幾個軍工技師都是原來軍分區軍械修理所的,造把霰彈槍還不是小意思。”馬當歸猛拍胸脯。
最後,在承諾“霰彈槍有貨就優先裝備五連”,“再給五連發放十箱手榴彈”等一係列不平等條款之後,兩位最高軍事首長才得以在肖篤良的“敲詐”下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