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批評是“形”,那麼鼓勵是“影”,批評與鼓勵是形影不離的。鼓勵是批評走向高潮,批評因為有了鼓勵的配合變得更加有效。在鼓勵孩子的時候,父母既可以針對孩子的特定錯誤,鼓勵孩子積極改錯,也可以針對孩子其他方麵的表現鼓勵孩子,讓孩子從父母的鼓勵中獲得認可,孩子才會對父母有好感,才會樂意聽取父母的批評教育。
教子鏈接:
風雨之後應有彩虹,批評之後應有鼓勵。風雨之後的彩虹能讓天空變得更絢麗多彩,批評後的鼓勵能讓孩子感到愉悅,有積極改錯的動機。身為父母,要有鼓勵孩子的意識,特別是在批評之後,適時鼓勵更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步驟。如果批評是前期的重點工作,那麼批評後的鼓勵就是後期的收尾工作,看似細碎,但不可或缺。
終極建議:任何時候都要記住,打罵孩子不是教育的好方法
中國有兩句古語叫:“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才。”麵對犯錯的孩子,不少父母習慣於對孩子非打即罵,認為這樣能夠讓孩子牢記犯錯的教訓,認認真真地改錯。殊不知,在千百種教育方式中,打罵孩子是最直接的、最粗暴的,也可能是教育效果最差的教育方式,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諸多不良的影響:
(1)打罵孩子容易造成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隔閡
犯錯的孩子一旦遭到父母的打罵,心裏必然會不舒服。打罵讓孩子飽受皮肉之苦,孩子內心會產生怨恨、逆反、畏懼等不良心理,於是便會懷著對父母的怨恨,不主動與父母交流、溝通。久而久之,很容易造成父母與孩子的情感隔閡。
(2)打罵孩子造成孩子的心理產生問題
有人說:打罵是一種精神摧殘。孩子經常被父母打罵,是一種難以言狀的痛苦,換位思考一下,你願意享受這樣的待遇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孩子犯錯之後,原本就會緊張不安,擔驚受怕,如果父母在此基礎上對孩子進行粗暴地打罵,隻會加劇孩子緊張的心。長期以往,孩子一犯錯就會莫名的沮喪和緊張,久而久之就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3)打罵孩子容易使孩子變得自卑絕望、自暴自棄
孩子雖然年幼無知,但是也有強烈的自尊心,也希望得到別人特別是父母的尊重和愛護。如果父母懂得嗬護孩子的自尊心,給孩子尊重和信任,孩子的自尊、自愛、自信、自立等品質就會得到較好的發展。相反,如果父母經常打罵孩子,就會導致孩子自尊心受損,產生自卑沮喪心理,孩子容易變得破罐子破摔,變得自暴自棄起來。
在孩子心目中,父母是自己最親近的人,當他發現連自己的父母都打罵自己,而且是經常性的打罵自己,他會覺得家裏沒有溫暖,生活沒有意思,這樣他就很容易變得悲觀厭世。現實中,有些孩子由於頻繁遭到父母的打罵,變得逃避,有的孩子甚至走上了歧途。
(4)打罵孩子很容易逼孩子說謊騙人
如果孩子做錯事了就會父母打罵,孩子就會本能地進行自我保護。於是為了逃避打罵,孩子會不得已地去說謊,隨便找個理由騙父母,企圖蒙混過關,因為這樣做有可能騙過父母,減少皮肉之苦。不過孩子的小伎倆很容易被父母識破,每每這個時候,父母都會拿出家長的威嚴,對孩子進行懲罰,這樣就構成了惡性循環。
(5)打罵孩子容易造成孩子的孤獨感加劇
在三口之家中,孩子若經常被父母打罵,他就會感到孤立無援。尤其當孩子在眾人麵前被父母打罵時,孩子的自尊心會手打極大的傷害,他很容易懷疑子自己的能力,會感到自卑,於是沒有信心去和小朋友交往,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交流,漸漸地變得孤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