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打罵孩子很容易造成孩子的人格畸形
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成為誠信、善良、有責任感的人。但是如果父母經常打罵孩子,就容易導致性格倔強、好強的孩子產生抵抗意識、對立情緒,繼而變得性情暴躁,行為粗魯;而會使性格懦弱的孩子產生嚴重的畏懼心理,變得膽小懦弱。長此以往,孩子的人格便得不到健全的發展。
(7)打罵孩子很容易造成孩子形成暴力傾向
父母經常打罵孩子,會使孩子錯誤地以為弱者就要服從強者,武力可以解決問題。由於孩子天生喜歡模仿,因此很容易從父母那裏學會“以暴製暴”,學會“打人”,繼而產生暴力行為。生活中,有些孩子喜歡打架鬥毆,這與父母在家裏打他們有的關係。在這些家庭,父母實際上成了孩子的反麵教材,給孩樹起了壞榜樣。這樣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會崇尚武力解決問題,結果導致人際關係惡化。
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可以說是有百害無一利。因此,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父母的家教觀念應該不斷與時俱進。不要疑惑:如果把“打罵”收起來,會不會寵壞孩子?其實,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如果能以尊重和寬容的態度對待孩子,反而更能培養孩子獨立而理性的人格。
當父母的雙手充滿溫暖時,當父母的言語充滿關愛時,父母會在孩子的心目中變得更有親和力,孩子也願意與父母親近,與父母交流,願意接受父母的批評教育。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打罵都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想讓孩子心悅誠服地接受批評教育,父母就需要掌握批評的藝術和教育的智慧。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回味全書的主旨——怎樣批評,孩子才會聽,體味一下不打不罵教出好孩子的常用妙招吧!
(1)多花些時間了解孩子
很多父母忙於生計,把與孩子交流這件事忽視了,認為給孩子提供物質條件就行了,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語言溝通是極其重要的,父母不妨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以及孩子的老師進行交流,對孩子的表現有一個全麵把握。相信多一份了解,就會多一份誤解。當孩子與父母的交流多了,就會對父母更加親近,這樣當孩子就會認真聽取父母的教育和引導了。
(2)盡量保持冷靜
當孩子調皮搗蛋、屢次犯錯、不聽管教時,有的父母會大發脾氣,對孩子進行打罵式的粗暴教育。其實,這樣做是不明智的,聰明的父母會冷靜下來,用三言兩語的引導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通過耐心的詢問了解孩子行為的真正原因。如果父母能把教育的重點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上,並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還是一定會理解父母,喜歡聽父母的指導和教育。
(3)放下父母的威嚴
不少父母喜歡在孩子麵前保持家長的威嚴,習慣以高姿態批評孩子,想以此迫使孩子屈服於父母的威嚴。對此教育專家表示,父母應該放下威嚴,和孩子平等交流,這種尊重孩子的表現同樣會贏得孩子的尊重。在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如果用溫和的、協商的、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孩子,更容易使孩子聽取批評教育。
(4)調整對孩子的期望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幾乎每個家長都有,有些父母常常把自己未實現的願望強加給孩子。當孩子由於某些原因,未能達到父母的期望時,父母就會把失望寫在臉上,甚至通過打罵孩子來發泄不良情緒,可是這樣對教育孩子是沒有效果的。與其這樣做無用功,不如調整對孩子的期望,給孩子創造一個寬鬆的成長環境。
………………
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聽取批評,接受改錯的意見,想要孩子心悅誠服地接受批評,就不能用打罵的方式對待孩子。父母應該把孩子當成朋友,為了使孩子能夠健康地成才,父母應該改變打罵的教育,對孩子進行循循善誘,以理服人的教導,使孩子在和諧的、寬鬆的、寬容的環境中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