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批評過後,別忘了鼓勵孩子(1 / 3)

如果說批評是著眼於孩子的錯誤,那麼鼓勵就是著眼於孩子的未來。批評之後,如果不再關心孩子,即使孩子悶悶不樂,也不給孩子適當的鼓勵,孩子可能會鑽牛角尖,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批評是為了幫助孩子改正錯誤,批評完了孩子不一定改正了錯誤,或者說改正錯誤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父母的鼓勵有助於孩子改錯,這對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很有利的。

——一位懂得在批評後鼓勵孩子的母親

生活中,有這樣的現象:父母批評完孩子後,對孩子不管不問。既不關心孩子的心情有沒有受到影響,也不關注孩子的錯誤改正的怎麼樣。等到下一次孩子犯了同樣的錯誤時,父母又喋喋不休地批評孩子,孩子接二連三地因為同一錯誤受到批評,心情感到鬱悶,對父母的批評也不太在意,錯誤的行為也沒有得到糾正。相反,如果懂得做好批評的後續工作,對幫助孩子改正錯誤,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很有幫助的。

曼曼的姨媽把表弟送到家裏來過暑假,曼曼十分開心。由於和表弟在一起玩的機會不多,因此曼曼決定玩個痛快。

一天,曼曼和表弟玩得忘乎所以,他們從大廳的沙發上跑到廚房,又從廚房跑到衛生間,光著腳在衛生間玩水,之後跑到臥室,跳到了床上,剛換上的潔白的床單立即被兩雙髒兮兮的腳印弄髒了。

中午,我回家後發現家裏一片髒亂,差點被氣暈了。於是,我沒好氣地對曼曼說:“你怎麼一點都不懂事,都這麼大的人了,還把被子弄得這麼髒,求求你別再鬧了,行不行?”曼曼頓時像泄了氣的皮球,失落地坐在沙發上。

在隨後的幾天裏,曼曼始終悶悶不樂。表弟知道自己也闖了禍,就打電話叫媽媽把他接回去了。看到女兒始終打不起精神,我覺得可能是由於幾天前批評她導致的,於是我找機會鼓勵女兒。

看到女兒把被子疊好了,我笑著對她說:“曼曼,你疊的被子真整齊!再過一段日子,你一定會疊得更好。繼續努力哦!”看到女兒及時完成了作業,我會對女兒說:“曼曼,你的字寫得越來越工整了,繼續保持哦!”

通過一係列的鼓勵,我發現曼曼的心情好了,笑容多了,又變得活潑起來,家裏又恢複了往日的歡聲笑語。而且我發現女兒變得越來越愛整潔了,她不但愛整理床單被褥,還愛打掃衛生,連作業本上都幹幹淨淨,字跡工工整整。

批評,著眼於孩子的錯誤本身;鼓勵,著眼於孩子的未來發展。一個完整的批評過程不應當隻有批評,而沒有事後的鼓勵。做父母的,不要認為批評完了事,而要適時給孩子鼓勵,這樣有利於孩子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也有利於孩子更積極地改正錯誤。

如果隻批評不鼓勵,難以達到批評教育的目的。不少家長單純地把批評的重點放孩子的錯誤之處,沒有刻意引導孩子跳出錯誤的泥潭,信心百倍地向前行進。這種批評有可能導致三種結果:

一是孩子改了錯,但具有盲目性。孩子受到批評後,隻知道怎樣做是錯的,不知道怎樣做是對的。缺乏正確的奮鬥目標,以後還很容易犯類似的錯誤。這種現象在年齡較小的孩子中尤為突出。

二是孩子乖乖地改錯,但整個人也變得萎靡不振了。孩子被父母批評後,心裏會有陰影,隻知道埋頭認錯,不懂得抬頭看路,情緒低落、意誌消沉。這樣的話,父母的批評就抑製孩子活潑快樂地成長。

三是孩子受到批評後,產生了逆反心理。於是故意與父母對抗,變得我行我素,一錯到底。身為父母,應該明白孩子在犯錯後並不希望聽到父母單純的指責。如果父母隻知道批評孩子,很容易激起孩子的抵觸心理。常言道:哀大莫過於心死,如果孩子的心“死了”,就會無所顧忌地犯錯。這樣的話,父母的批評就會害了孩子。

由此可見,批評孩子不能一味批評,不能批完了事,而應該在批評之後給孩子適當的鼓勵,就像醫生在給病再給患者一些安慰和指導一樣,使患者不至於過分擔心病情。同樣的道理,父母批評孩子之後的鼓勵,很容易鼓舞孩子去改錯,可以撫慰孩子受傷的心靈。

孩子的健康成長不能沒有批評教育,但批評之後不能沒有鼓勵。因為批評後的鼓勵能讓孩子看到希望,鼓勵可以把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表露出來,使孩子更容易理解父母的心情。批評之後的鼓勵還能幫助孩子恢複信心,使孩子相信自己能夠改正錯誤。批評之後的鼓勵還能滿足孩子情感的需要,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的話我愛聽”,從而消除抵觸情緒,積極改正錯誤;批評後的鼓勵還能幫助孩子擺脫錯誤的枷鎖,扭轉孩子的情感曆程:從沮喪到振奮、從失望到滿懷信心,從而獲得前進的動力;批評後的鼓勵還能拉近父母與孩子的情感距離,融洽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