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增值表的中小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模式研究(2 / 2)

這些社會責任標準有利於幫助中小企業學習先進理念,推動企業在生產工藝、生產技術與員工福利方麵的改革,提高企業回饋社會和道德貿易的意識。通過社會責任報告引導中小企業增強環保意識、減少環境破壞、防止汙染排放,降低廢品率和產品成本,提高資源使用率,實現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增值表:中小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模式的選擇

與中小企業社會責任的基本特點分析相對應,增值表因其簡便、直觀和全麵特點,可以作為中小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模式的可行選擇。

增值表是反映增值形成及其分配的會計報表。其計算依據為經濟單位銷售產品或提供服務所得收入,以及為進行經濟活動購買商品及取得勞務發生的對外支出,是這兩者間比較所得的溢餘及增值部分。增值表與利潤表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相同之處是兩者都基於會計原則,所反映的收益或淨收益,說明企業在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不同之處是兩者的著眼點不同,利潤表著眼於股東權益,視股東為企業最終的受益者,增值表著眼於參與企業活動的利益相關者,如職工、債權人、政府等,謀求反映參與企業活動的各方麵的共同利益。

(一)增值表滿足中小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要求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缺乏像會計準則那樣的統一標準,缺乏一致性和可比性,這影響到中小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由於人力、物力和財力的限製,中小企業不可能提供類似於跨國公司或者大型公司的全方位反映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責任報告。同時,中小企業利益相關者相對比較集中,信息披露的受眾麵較窄,這要求中小企業在社會責任的履行上也要相對集中提供。增值表報告模式重點就企業的所得而不是利潤進行核算,突出反映了薪金與增值額,稅款與增值額的比例、銷售與增值額的比例、全年平均投資與增值額的比例等信息,有利於利益相關者做出準確的判斷。從增值表的使用來看,增值表一方麵能滿足中小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需求;另一方麵由於增值表的編製相對比較容易,能夠為廣大中小企業所接受。

(二)增值表完善了傳統財務報表中的信息披露

增值額所反映的是企業整體創造的價值增值,以及在不同的產權主體之間進行分配等情況。增值表組成項目能從更廣泛的利益群體而不僅是股東的角度來分析企業收益及其分配的去向。與傳統財務報表信息披露相比,增值表在信息披露上更加有效:一是減少人為因素。由於利潤表對淨收益的核算摻雜較多的人為因素,其結果帶有明顯的主觀性,而增值表的增值額是企業實現的銷售收入與消耗的物資材料之間的差額,數據來源具有相對客觀性,對價值增值的反映具有相對客觀性。二是信息使用麵廣。利潤表主要反映了所有者或股東的所得,對企業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沒有涉及;增值表立足於社會,反映企業對社會作出的貢獻,而且,增值表能反映傳統的財務報表中無法披露的產能耗用情況。三是有助於準確評價企業經營狀況。增值額作為衡量企業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一個指標,反映了企業在一定時期所得營業收入相對於物質消耗的關係。如果其他因素不變,每單位物質消耗所產生的增值額越大,說明企業“生產率”越高,經營管理效益越好。

(三)增值表責任報告披露具有客觀性和比較性

社會責任報告大致經曆了四個階段,這是我國中小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製度日益完善的過程,即以雇員信息為主要內容,以環境信息為主體內容,以健康、安全與環境信息為主體內容,以綜合性社會責任信息為主體內容的中小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過程。增值表報告方式基本屬於以綜合性社會責任信息為主體內容的信息披露模式。增值表克服了敘述性披露的缺乏客觀性和可比性的缺點,在會計核算中拓展了除盈利指標外考核分析中小企業經營成果的方法,從而規範了中小企業的社會責任行為,有助於提高中小企業的社會責任和行為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學青.基於G3指南完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信息披露[J].財會月刊,2010(5).

[2] 樊行健,顏勝勇.對公司利益相關者和社會責任的財務分析[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05(6).

[3] 溫素彬,張建紅,方靖怡.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模式的比較研究[J].管理學報,2009(2).

[4] 尹軍.中小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研究[D].浙江師範大學,2007.

[5] 郭毅.中國中小企業社會責任推行模式研究[J].求索,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