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中財務杠杆的運用研究(2 / 3)

就中小企業而言,運用杠杆原理進行融資戰略的正確確定是至關重要的。一般來講,當其他條件既定時,權益資金比例越小,債務比例越大,財務杠杆效應越明顯,其作用也越加突出,從而對投資者的回報影響也越大,這時企業的財務風險也越大。因而中小企業在進行籌資決策時,應充分利用財務杠杆原理,將投資者可能取得的收益與其可能承擔的財務風險進行充分比較與權衡,以確保投資者的利益。

二、財務杠杆在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運用

中小企業要想做強做大,勢必要不斷擴大規模。在其權益資金比較薄弱的情況下,負債經營就成為企業常態。那麼,如何才能在企業發展和風險控製之間實現平衡,尋求一個最佳的方式呢?

一般情況下,債務成本必須小於期望的投資收益率,這樣對企業才是有利的。否則,如果企業無利可圖,即便再有利的融資條件、再有吸引力的投資項目,對企業來講都是不可取的。為此,企業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麵的工作:

(一)確定適度的負債結構與方式

對中小企業來講,一旦確定要進行融資,第一,需要確定合理的債務數額及合理的負債利率;第二,要考慮總資本的結構與負債資金的結構;第三,要衡量各籌資方式可能給企業帶來的風險;第四,必須考慮適當的舉債時間和舉債方式。隨著市場經濟體製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企業籌資已從過去單一的銀行貸款籌資,發展成多渠道、多方式籌資。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應根據負債資金的多少,負債時間的長短,利息率的高低及籌資風險的大小來選擇不同的籌資渠道與籌資方式。

1.銀行借款。就目前實際情況而言,企業籌資的主要渠道仍然是銀行。然而,由於銀行的借貸額度有時受到限製,如國家的宏觀調控、銀行貸款的整體資金狀況、信貸的約束條件等,所以中小企業向銀行貸款有時會比較困難。例如:在國家收緊貨幣政策控製借款的數量或一些嚴格的附加條件下,企業要想隨時通過銀行借款來彌補企業資金的不足就不太現實。

2.非銀行金融機構融資。即通過非銀行金融機構,將一些社會閑置資金通過資本市場,轉借給需要融資的企業。但這類資金具有較高的資本成本。

3.發行企業債券。一是企業內部發行債券,即向員工發行,這種籌資方式可以將員工和企業的利益緊緊地融合在一起,從而促進企業的發展,但這種方式能籌集到的資金是非常有限的;二是麵向社會公開發行債券,這種方式雖然募集資金的數額較大,但資金成本高,並且到期必須償還,不能延期,稍有不慎就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財務風險。

4.商業信用。商業信用是一種常見的融資方式,其融資成本低,可以背書轉讓,在企業資金緊張的緊急情況下可以通過票據貼現提取現金。若拋開債務違約,這種方式應該是中小企業最好的選擇。但企業使用商業信用,必須具有良好的商業信譽。企業隻有具備良好的商業信譽,遵守財經法規,才能讓其穩定地為己所用。

5.引進外資。通過各種渠道從國外借入資金(如政府渠道、銀行渠道、企業或個人途徑等)。通過該渠道籌資,企業需要考慮引進外資時的外彙風險。盡管國家對利率宏觀調控的政策是比較嚴格的,但拆借的社會成本之間必然會有區別。所以在選擇籌資渠道與方式時,既要考慮借入資金的量,也要考慮其期限與結構,盡可能規避使用資金的風險並降低使用資金的成本。因此,企業應合理安排借入資金的數量、結構與期限,盡可能保證企業還款時間與金額相對均衡,從而避免因還款過於集中,使企業在集中還款後處於失血狀態,影響其正常經營。

(二)合理利用杠杆之間的關係

中小企業應充分利用經營杠杆與財務杠杆的關係,充分發揮複合杠杆的作用,這樣可以降低相應的經營與財務風險。中小企業在進行經營管理決策時,一定要在風險與收益之間權衡其利弊,以保證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應該是有效利用財務杠杆與經營杠杆,在控製總風險的基礎上實現更多的收益,並降低其籌資與經營成本。由於複合杠杆係數等於財務杠杆係數與經營杠杆係數的乘積,複合杠杆是經營杠杆與財務杠杆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反映總風險的複合杠杆係數必然會受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影響。因此,企業可以通過調整經營杠杆係數與財務杠杆係數,達到總收益提高而又不加劇企業風險的目的,讓企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