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低碳視角下的中國碳金融研究綜述(1 / 3)

低碳視角下的中國碳金融研究綜述

理論研究

作者:盛春光

【摘 要】 氣候變化問題不僅僅是環境問題,更是政治、經濟問題。由二氧化碳而衍生出的一類新領域——碳金融,以及由此建立的碳金融市場,將是世界各國未來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競爭的焦點。中國作為經濟強國在這次革命中應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對碳金融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尤為重要和緊迫。文章從中國碳金融的現狀、存在的問題、解決問題的對策三個角度對相應文獻進行綜述,以期為學者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 低碳; 碳金融; 研究綜述

碳金融產生的源頭,可以追溯到1992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以下簡稱《框架公約》)和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京都議定書》創造性地提出了三種交易機製,即聯合履約機製(JI)、國際排放權交易機製(IET)和清潔發展機製(CDM),三種機製的頒布為各國進行碳交易建立了製度框架,推動了國際碳金融市場的形成與發展。中國作為非附件一國家,自身碳金融市場尚未建立,因此,主要參與國際碳金融市場的CDM交易。

2009年8月5日,中國首家環境權益交易機構——北京環境交易所在北京金融大街正式掛牌,標誌著中國碳金融市場初步顯現。而與此相關的碳金融問題研究也如雨後春筍般呈現。通過中國知網的查閱,以“碳金融”為主題詞(主題、關鍵詞)進行檢索,共有1 046條記錄,經過篩查整理後共有942篇文章符合要求。對檢索出的文章分類整理。

自1994年3月21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2005年2月16日《京都議定書》生效以來,2010年專家學者的研究達到一個高峰。在兩公約生效的近16年裏,直到2007年,研究碳金融方麵的文章數量才開始上升。究其原因發現,2005年《京都議定書》才真正確定各國減排指標,同時確立了三個減排機製,其中清潔發展機製(CDM)同發展中國家關係密切,而直到2008年全球主要碳交易市場才初步顯現,CDM項目在中國開展才逐漸增多,研究碳金融相關問題的學者對中國碳金融市場才有所關注,研究相關問題的文章數量與日俱增。截至2012年6月,發表文章數由2010的449篇,到2011年的348篇,再到2012年6月的80篇,這一下降趨勢分析原因為:世界各國對氣候變化第二承諾期並沒有達成一致,這導致學者研究碳金融問題未來發展方向不明確。

一、中國碳金融現狀的研究綜述

我國於1992年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於2002年8月成為該公約下的《京都議定書》的簽約國。基於《京都議定書》下的三種交易機製,全球的碳市場最終形成兩類交易市場:配額市場和項目市場。兩類市場的交易規模以幾何級數逐年上升,現在已經可以與石油市場相抗衡。為了掌控國際低碳競爭的主動權,我們必須加快構建和培育我國的碳交易市場,加快研究和推進我國碳金融市場體係。

(一)碳金融市場潛力巨大

陳露等(2009)研究認為,到2020年,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其溫室氣體排放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成萬牘(2008)、王元龍等(2009)的研究也表明,中國是碳減排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中國CDM項目市場規模巨大,發展迅速,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CDM項目供給國。同時,研究發現,CDM項目可以產生數十億美元的轉讓收益,借助碳金融的商業手段,這些項目將為投資者帶來巨大商機。

(二)碳金融工具及交易平台

梁慶軍(2010)對中國碳金融工具及交易平台進行綜合研究指出,隨著商業銀行涉入碳金融領域,與碳排放掛鉤的金融理財產品逐步推出,如:深圳發展銀行推出的國內首隻與二氧化碳掛鉤的理財產品,中國銀行推出的與收益率掛鉤的碳期貨理財產品。在商業銀行開展碳金融業務的短短幾年時間裏,全國各地建立起多個碳交易平台,比如,2007年之後相繼成立的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以及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各種環境權益交易機構。通過這些交易所和交易機構,交易平台紛紛搭建,為自願碳市場的交易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條件。

(三)碳金融市場參與主體

陳露等(2009)、袁豔平等(2012)研究發現,以《關於落實環保政策法規防範信貸風險的意見》的出台為背景,商業銀行成為第一批進入碳金融市場從事碳金融業務的機構,興業銀行成為全國首家加入赤道原則進入碳金融領域的銀行,之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等為代表的股份製銀行紛紛進入該領域。商業銀行參與碳金融業務主要提供碳排放信貸支持、開展碳交易賬戶管理與碳交易擔保服務,以及開發碳金融銀行理財產品等。近年來,碳金融業務在商業銀行的助推下有了一定發展,在CDM市場前景廣闊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參與碳金融業務的積極性和競爭性都進一步增強。除商業銀行外,碳基金也逐漸成為碳金融市場的重要力量,在中國綠色碳基金的協助下,地方性碳基金紛紛成立。藍虹(2012)對中國碳基金基本情況進行整理:國內先後成立了中國清潔發展機製基金、中國綠色碳基金、中國綠色基金會等基金組織。經過發展,我國的碳基金為提高我國的CDM項目在碳減排產業鏈上的地位、增強碳交易的主動性以及參與全球碳減排交易活動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二、中國碳金融存在的問題研究綜述

盡管近年碳金融交易規模增長迅速,但目前碳金融的發展也麵臨著一係列問題,這給碳金融的未來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概括起來可以從三個層麵進行說明:一是思想層麵,二是實踐層麵,三是保障層麵。其中,對碳金融業務整體認識不足是思想層麵存在的主要問題;碳金融市場中的碳金融風險防範、碳金融產品研發、碳金融體係的建立,以及碳項目貸款等方麵是實踐層麵存在的較為嚴重的問題;而碳金融法律、法規的出台,以及碳金融監管機製的建立等方麵是保障層麵存在的較為突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