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會計生涯五十年(節選)(3 / 3)

省局十幾個人的財務處,掌管著全係統用於生產、基建的龐大資金,財權在握,經常幾個辦公室是人來人往,門庭若市,煞是熱鬧。我想,在職工群眾把財務人員奉為“財神”,經常訴求於門的環境下,如何把錢管好、用好,這是個任何時候也不能輕視的大課題。這是責任,是擔當,更是重負!不可以倚權自重,更不能以權謀私。我清楚,錢要靠人去管理,理錢先理人。我擬訂了《財務處員工廉潔自律守則》討論稿交給大家討論,大家對《守則》硬性規定“拒收一切形式的禮金禮品,在特殊情況下沒有當場拒絕的統一交處裏作退還或者上繳紀檢部門處理”眾口一聲表示讚成。我交代同誌們把握住三個重點:一是科長以上領導,特別是我,應該列為被監督的重點;二是各自的家以及家屬應該作為設防的重點;三是要把到基層出差列為注意的重點。《守則》頒布以後,大家以不違規、不越矩的模範行動使財務處的風氣煥然一新,在機關贏得了一致好評,獲得了省局黨組和紀檢部門的充分肯定。更使大家高興的是,財務處的良好風氣帶動了整個係統財務部門風氣的好轉。一段時間以後,拎著東西來財務處談項目、要撥款的人基本絕跡了,整個處室清淨了許多,大家處理公務在熱情中增添了幾分底氣;我這兒也不時收到個別同事交上來的煙呀、茶葉什麼的,我都交給紀檢部門去處理了。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我,一門心思隻想著把財務處管理好就行了,基層廠局自有廠局長管理,那裏的財務部門隻是我的業務對口部門,我用不著操那麼多的心。這種心態實際上是錯誤的,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郴州局一個剛剛提拔為財務科副科長的年輕人,由於疏於思想改造,放鬆廉潔自律,結果走進了因私自出借公款給親友而觸犯法律的泥潭,被判刑坐牢。我當時還很為他惋惜了一陣子,隻是覺得廉潔必須作為當會計的基本條件,保廉是財務人員一輩子不可懈怠的事情。現在捫心自問,他的坐牢也有我的一分責任在裏頭。因為,廉潔首先得靠自律,但絕對不可忽視他律;一個卓有成效的監督、教育氛圍是促成清廉風氣的必備條件。我在日後新的工作崗位上,特別注意這一點。

來財務處工作不久,處裏一位同誌的困難引起了我的關注。其愛人身患尿毒症,已經到每周一次透析也延緩不了病情惡化的地步。我安排專人暫時頂替他的工作,好讓他有更多的時間在醫院進行陪護。同時幾次到醫院看望病人,向醫生詢問救治的辦法。但終究是天不遂人願,病人還是沒能抵擋住病魔的侵蝕而撒手西去。我和處裏的同事們幫助他把喪事處理完,給他足夠的時間把家裏的事情安排妥當以後才讓他上班。這件事在財務處和機關都引起反響,稱道的人居多,也有閑言碎語的。我坦然待之。我信奉“為人”即為“仁”,仁義之道就是為人之道。一個領導如果對自己身邊的同事漠不關心,他不僅不配當領導,恐怕做人的資格都欠缺。在省局工作十年,我秉承這個信條,幫助同事把異地分居的問題解決了;幫助同事向檢察機關洗清了不白之冤,免受訴訟的羈絆;向上級鼎力推薦我身邊出類拔萃的同事去擔更重的擔子;為條件成熟的同事解決職稱晉升問題……盡我所能,做點同事們希望我為他們提供的服務,做點令他們喜歡和樂意的事情。盡管還做得很不夠,離“後勤部長”應盡的職責還有比較大的差距,但在省局係統財務這個層麵上,我的步履終究是貼近了大隊伍的節拍,留下了一些難忘的印跡。

省局十年,最難忘的是上個世紀90年代那些事。那是個改革開放剛剛試水的年代,小平同誌的南巡講話解除了國人思想上的禁錮和束縛,深圳、廈門等一批沿海試點城市率先進行改革探索,投資熱、房地產熱、股票熱刮遍大江南北。一時間,成千上萬的資金彙集深圳、海南、北海,不少人做著一夜間暴富的美夢。這期間,一些人打起省局資金的主意來,有的來自政府部門,有的以老領導的身份明目張膽地來要。怎麼辦?局黨組叮囑我們:堅決不開這個口子!有了這道“尚方寶劍”,我和同事們像足球場上的守門員一樣,底氣十足地守住了省局資金外撥的關口,沒讓一分錢外流到房地產和股票市場上去。90年代初期的這股熱勁一過去,許多當初投放到北海、海南房地產上的資金,被牢牢地套在當初熱昏了頭的草率決策上,給國家財產造成莫大損失,有的人被追究刑事責任。我們慶幸謹慎理財使我們保證了省局國家資金的安全。遺憾的是一些基層單位產生了損失,這是我工作上的失職造成的,為什麼當初沒有把招呼打到所有基層單位去呢?滿眼裏隻看到自己的一畝二分地,地地道道的小農經濟思想!吃一塹,長一智。這件事使我對如何準確理解財務領導崗位職責有了一個嶄新的認識,這就是:坐在什麼層次的負責崗位上,就要把這個層次以下的屬於你專業範圍的人和事都納入自己的管理範疇。

90年代,是年年都得接受“財政、稅務、價格”三大檢查的年代,我和同事們把這件事情看成是對省局係統財務工作的年度考核和驗收,從不馬虎。每年年初總結表彰前一年度全係統接受三大檢查中湧現出來的遵紀守法單位時,就要花比較多的時間通過典型案例的剖析學習法規,對全年財務工作提出針對性很強的要求。過完國慶節就開始布置自查自糾,省局財務處和審計處還要組織檢查組深入基層進行抽查,以確保外部檢查中不出現重大違法違紀事項。每次抽查中,我都要爭取親自去看2—3個單位,做到心中有數,同時發現先進典型好及時推廣。90年代初期按照財政部的要求狠抓了一通會計基礎工作,可以說,這段時間是湖南省局係統財會隊伍思想麵貌和財務工作秩序比較穩定和規範的時期,我本人也從中增長了見識和才幹。

1993年3月,華中電管局幾經努力,獲得央行批準新組建了華中電力集團財務公司,這是全國電力行業成立最早的產業金融機構,是國家在改革發展的黃金時期搞活國有大型企業的有力舉措。我得到這個消息已經是1993年第二季度了,立即請示省黨局組籌備成立網

劉常榮先生簡介

劉常榮,湖南安化人,1944年5月3日生,中國共產黨黨員,教授級高級會計師。

1966年畢業於湖南財貿學院會計學係工業會計專業(本科),先後在青海、湖南、湖北的企事業單位從事財會、產業金融、內部審計和企業管理工作,長期擔任總會計師和企業負責人,積累了比較豐富的工作經驗;在財務管理、產業金融、內部審計及社團工作等方麵摸索出不少獨具個人特色的見解、觀點和做法;在全國報刊雜誌上發表專業論文數百篇,出版個人專著多部,倡導以先進的會計文化帶隊伍、當會計、理錢財、管企業、當總會,主張和諧理財、依法理財、以德理財、以仁示範、廉潔做人。2006年退休,曾經擔任湖南柘溪水電站、湖南省電力工業局、華中電管局、華中電網公司總會計師,並出任過華中電力集團財務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華中電網公司總審計師,熱心社團工作,目前仍是中國總會計師協會常務理事、湖北省總會計師協會副會長、中國會計學會個人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