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的IFRS趨同之路將走向何方?(1 / 3)

中國的IFRS趨同之路將走向何方?

理論研究

作者:邱豔梅

【摘 要】 2010年4月中國明確表態對IFRS要保持持續的全麵趨同,但2011年中國又聲明因中國屬於發展中的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不適宜直接采用IFRS標準,即中國全麵趨同的目標是追求等效,要保留製定會計準則的權力和地位。但是在全球經濟國際化、會計標準國際化大潮中如果連美日等也開始要求或允許本土上市企業采用IFRS編製報表,或者主要的國際資本市場都仿效美國,否定IFRS的各種改良版、翻譯版,中國將何去何從?

【關鍵詞】 IFRS; 趨同; 直接采用

一、IFRS采用的理論基礎——原則主義的應用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最大的特征在於運用了有別於各國具體會計準則的會計原則主義(principle based)。IFRS是從歐盟(EU)的率先采納開始走向世界的。眾所周知EU是由文化、習慣及經濟環境等均存在眾多差異的多個國家組成的經濟共同體,客觀上需要統一的會計準則。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就是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考慮美國公認會計標準FASB-GAAP及歐盟各國的狀況製定的。要使不同國家都能接受隻能是從大方向製定基本原則,具體問題由企業自主判斷作出相應會計處理,可以說是求大同存小異,也因此IFRS才可能容易被其他國家認可接納,進而成為國際化通用準則。IFRS可提升會計信息質量,大幅提高報表的可比性,以IFRS為基礎的報告因為更多采用了公允價值及綜合收益理念,或許也不會導致較多盈餘管理,采用IFRS給企業帶來利好。

被公認為會計王國的美國FASB準則據說有25 000頁之多,而堅持原則主義立場的IFRS準則隻有2 500頁,為美國標準的十分之一。在規則主義下,會計處理方法事先規定,對可能發生的所有事項準備一個標準模式並加以對應,企業的負責人及相關人員是否具備足夠多的知識便顯得至關重要。原則主義則隻是製定會計處理的原理原則,具體詳細的操作處理交由各企業自主判斷,對同樣的交易不同企業的具體判斷當然會有差異,但是隻要屬於原則下的差異範圍即可。為此要求企業必須考慮到交易的每一個細節對會計原則應用的影響,對交易的來龍去脈、合約條款等要非常清楚,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並進行適當的會計處理。同時IFRS擴大了企業披露信息的範圍和內容,要求企業在報表附注等做出必要的解釋說明,對企業負責人的思考能力、說明能力等提出考驗。這樣一旦采用IFRS後,必須由企業依據實際情形對會計原則加以運用,因此需要很多專業的判斷,並就其依據進行披露,確實會對企業造成相當程度的衝擊。這種衝擊不僅局限於會計方麵,它對企業的內部控製、經營管理模式、價值評估、軟件服務係統等都可能產生重大影響。以美國為例,其公布與IFRS的接軌時間長達5年以上,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國的會計實務是非常徹底的、自成體係的以詳細規定為主的架構,因此難度高,所需時間也長。原則主義的運用歸根到底是會計方法的根本轉變。

二、IFRS的適用對象

歐、美、日等在決定是否直接采用IFRS時首先設想的對象都是上市企業的合並報表,進而是非上市企業的合並報表,對個別財務報表則考慮是否允許企業自主選擇采用IFRS標準。有關如何采用問題,現實經濟社會中基本上所有的市場經濟國家均對合並報表尤其是上市企業的合並報表至少對任意采用IFRS采取了寬鬆支持的態度。對上市企業合並報表要求強製采用IFRS的也不乏其例。之所以把非上市企業排除,是考慮到非上市企業沒有成為國際投資的對象,而且采用IFRS會有很大的實施成本。當然非上市企業可能指望日後上市,此時可以參考EU的做法,允許其自主選擇是否采用IFRS標準。IFRS采用早期可以僅限定於合並報表,這主要是因為對投資者的信息披露是以合並報表為中心開展的,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考慮是否采用IFRS時優先考慮合並報表。個別財務報表可能因為是進行利潤分配和計算應稅所得額的基礎,不僅涉及會計實務操作,同時與公司法中的企業利害關係調整以及稅法等都有密切聯係,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對個別財務報表采用IFRS,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研究調整與其他製度的關係。因此,在任意采用IFRS階段,隻限於合並報表是比較便利妥當的一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