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師傅向我們傳授技術真可謂一絲不苟,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示範,手把手地教,一遍又一遍地講解,直至我們聽懂了,理解了,學會了,他才放心地躺在地上痛痛快快地休息一陣子。每遇最難、最重、最高、最複雜、最危險的活兒,他必定親自披掛上陣,隻叫我們幾個“老九”協助一下,當當下手。時間長了,我們摸準了張師傅的心思:腳手架上是登高的活,人命關天,馬虎不得,大意不得,別看他有時嚴厲得嚇人,那是一種讓我們繃緊安全神經的方式,是一種對我們的大愛。我們跟著他學會了搭建腳手架,更領會了工人階級無私的愛。
三年勞動,三年思想洗禮,三年靈魂滌蕩,為我接觸會計工作打下了一個比較好的思想基礎。由此也就有了我發自內心的感受:對工作,對事業,必須較真;為人處世,不可少了愛心;想想工人老師傅,心底無私能吃苦。
我在青海的工作單位是一個研究所,研究機構屬事業單位,財務科就四個人,核算業務挺簡單的。那些年頭,我隻身一人在大西北闖蕩,無牽無掛,財務上的出差都是我的事,所裏、科裏分配給我的主要任務除了當會計以外,就是到北京要錢。我所在的單位是化工部的直屬機構,事業經費的唯一來源就是靠部裏撥款。在“十年動亂”的年代,一年之中難得要到幾個錢。每次進京,短則個把星期,長則十天半月。找人、等人、辦理各種手續,軟磨、硬泡,每次都要搞個昏天黑地、疲憊不堪,我幾乎把北京六鋪坑及周邊地區的大街小巷甚或四合院都竄熟了,有時還空手而歸。這時,我們的老所長就得親自出馬——這麼個重要的軍工科研單位絕對不能斷了“糧草”。
要說我正而八經地當會計,還是調入湖南省柘溪水電站以後的事。
三、柘溪淘“金”
我於1980年夏天調到地處偏僻的湘中大山溝裏的湖南安化柘溪水電站,在這裏一呆就是六年多。
資江河上的柘溪水電站,地處崇山峻嶺的雪峰山深處,交通閉塞,生活極為不便,但終究是回到了南方,回到了我的家門口。我就是土生土長的安化山裏人,對山溝並不陌生,況且南方的山區比起青海高原,條件好了不少。尤其是電站財務一班人,在老科長肖克誠的帶領下,分工明確,職責清晰,工作勤勉,核算精細,管理嚴謹,我置身於這樣一個集體之中,耳濡目染,所得教化,開竅大矣。
老科長解放前就在銀行裏幹了多年會計,練就了一套過硬的基本功,從打算盤的坐姿、懸肘、指法到填製會計憑證時“摘要”欄如何寫得簡單明了、金額數字要斜75—80度、隻占2/3格才顯得工整漂亮……如此這般,老科長都一一示範,言傳身教。有一次月末進行材料稽核,7 000多張入出庫單子堆滿了兩大桌子,我和另外一個同事扒拉著算盤一張一張地打,稽核了兩遍還是與賬麵庫存相差九分錢,怎麼找也找不出原因來,次日老科長知道了,毫不含糊地交代:再核,一分錢也不能差!他說,會計是個精細活,來不得半點馬虎和大意。他點撥我們:看看是不是哪張料單上把一分錯寫成一角了。果然,按照他指出的路子重新複查,找到了差錯原因。
我在柘溪工作了整整六年,等於是進修了六年會計基礎業務,這是學校裏不可能學到的。這期間,我把材料核算、工資核算、費用報銷、成本歸集、報表編製、會計檔案管理等崗位業務逐一摸了一遍。我堅持下到運行、水工、滑道、檢修車間和材料倉庫以及後勤各部門了解情況,到稅務、物價、財政和省電力工業局進行信息溝通和工作彙報,借省局抽調我參加全係統財務檢查的機會,向其他兄弟單位學習取經。這樣做,提高了專業技能,熟悉了工作環境,明確了先進目標,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在電站的經營管理工作中,就能說得上話,或者少講點不靠譜的話。我調離柘溪時,已經是中國共產黨的黨員了,組織上讓我以副總會計師的身份進了電站領導班子。
這六年是我會計生涯裏最值得回味和記憶的六年。體會最深的有三點:當會計必須敢於較真,求實,嚴謹,精細;當個好會計要有過硬的基本功,要隨時隨地進行知識更新;會計要參與管理,要理財,而要理好財就必須深入生產一線,深入職工群眾,掌握第一手資料。
四、省局磨練
1986年國慶節過後,我奉調到湖南省電力工業局主持財務處的工作。
顯然,這是組織上對我在柘溪水電站幾年工作的肯定,也是老科長肖克誠竭力推薦的結果,我感謝組織上對我的信任。我明白,在省局財務處主持工作,這個平台大多了,責任和擔子也重多了。一到任,我沒有半點升官後的喜悅,倒是因為前任負責人已調離財務處而使我壓力大增。好在處裏有我的校友和一班熱情奔放的年輕人打心眼裏歡迎我的到來,我在柘溪工作時已經和他們打了幾年交道,彼此都已經熟悉,一點也不生分。
攬上省局財務這副擔子,頭三腳怎麼踢?思來想去覺得還是當好“三個角色”比較穩妥:
一是上靠領導,當好領導的“理財參謀”。我的直接領導有一個主管財務和經營的副局長,還有一個德高望重的副總會計師,我的“靠山”硬,這使我信心大增。
二是下靠財務處的同事,虛心向他們學習,充分尊重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專業特長,為他們當好“後勤部長”,排憂解難。
三是深入基層,深入生產一線,為廠局長們和基層財務部門的同誌們當好“服務員”,急他們之所急,想他們之所想,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心裏有了譜,事情就好辦了。到任不久,我就選擇到地處湘南偏遠山區的沙田水電廠去調研。省局去那裏的人極少,該廠的陳廠長曾經到財務處來邀請過兩次。我是山區水電站上來的,感同身受,親自上門去聽聽意見和要求,興許能幫助這個廠子解決些問題。
沙田水電廠地處羅霄山脈下的湖南汝城縣,湘、粵、贛三省交界處,屬井岡山革命老區,那是個被戲作“湖南電力西藏”的偏僻山區水電站,各方麵條件比柘溪水電站還要差。我隻身一人前往這個基本與世隔絕的發電廠,算是我到省局工作以後出的第一趟差。
那是1986年的11月份,初冬季節,我一路顛簸好不容易才到了沙田水電廠廠區—— 一個兩山夾峙、寬不過百米、開門見山、出門爬山、方圓十裏無村落的峽穀裏。陳廠長十分高興地歡迎我的到來,他一個勁地連聲說:“太好了,太好了,我這裏太偏僻,省局處室的領導同誌難得有人到我這兒來,老劉你這次來了要多住幾天,幫助我們解決困難!”他親自領著我安排好了食宿,我叮囑他與廚房大師傅打個招呼,飯菜從簡,每餐不超過兩菜一湯,沒吃完的下一餐再蒸熱吃,不能浪費。這個叮囑還挺管用,廚房大師傅完全照此辦理。大師傅說:“我也招呼過一些客人,你這樣的儉樸人我還不多見,有你這樣的人管理省局的大錢,我們下麵的職工放一萬個心!”我花了三天時間把廠裏各個地方一處不落地跑了個遍,包括遠在十多華裏以外的引流水庫和壩上值班房,還抽出半天,隨職工們到十裏開外的一個農村圩場趕了一回集,體會了一把山區職工柴米油鹽菜的艱難。臨離開沙田電廠時,我交代陳廠長就關係全廠生產生活以及安全的幾件急需解決的問題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省局反映,力爭一攬子把問題解決掉。省局黨組專門聽取了我關於沙田電廠急需解決的幾項困難的情況彙報,次年,專門行文和撥款解決了這個廠庫區水文站和壩上值班房的建設、職工通勤車的購置、職工生活用電等大小五六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