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市位於江蘇省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北攬長江,西接南京,南與常州、無錫、蘇州串聯構成蘇南經濟板塊,處於上海經濟圈走廊。長三角重要的港口和旅遊城市。鎮江擁有優越的區位條件和十分便捷的交通條件,京滬鐵路、滬寧高速公路、312國道、104國道等穿境而過,鎮江港是長江流域第三大億噸港口。
鎮江扼南北要衝,得山水之勝,鍾靈毓秀,代不乏才。鎮江曾是三國時期東吳大帝孫權的建立政權的都城。其遺址有劉備娶親的北固山甘露寺,北固山及後峰,神亭嶺,東吳水防,魯肅墓,太史慈墓等。鎮江為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家鄉,丹陽為三國吳大帝孫權和南朝齊高帝蕭道成、梁武帝蕭衍故裏,句容為明太祖朱元璋祖籍。鎮江是三國“二喬”故裏,還是“白蛇傳”、“牛郎織女”、“董永和七仙女”、“梁祝”傳說的發源地。四大名著都提及鎮江。曆代文人墨客紛來尋幽探勝,寄情抒懷,耕耘風雅,播種斯文。其中有李白、杜牧、範仲淹、王安石、蘇軾、陸遊、辛棄疾等才士名賢。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辛棄疾的“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等成為千古絕唱,流風遺韻,至今嫋嫋不絕。李白的“丹陽北固是吳關,畫出樓台雲水間”,杜牧的“青苔寺裏無馬跡,綠水橋邊多酒樓”,範仲淹的“山分江色破,潮帶海聲來”,沈括的“樓台兩岸水相連,江北江南鏡裏天”,薩都剌的“野人一過竹林寺,無數竹林生白煙”,冷士嵋的“檻外晴川甘露寺,窗前秋水玉圌峰”,是一幅幅活色生香的有聲畫、無聲詩。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是由道士葛洪(今鎮江句容)煉丹時發明的。東晉時,中原鴻儒顯宦紛紛南下,移居京口者眾多,或完成大業,或著書立說,著名的有: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寄奴),撰有《世說新語》的劉義慶,著有《晉書》的臧榮緒,選編《玉台新詠》、詩文與庾信齊名的徐陵,中國第一部詩文總集《昭明文選》的編纂者蕭統,圓周率的發明者祖衝之,著有中國第一部係統文藝理論巨著《文心雕龍》的劉勰,有濟公原型寶誌和尚,唐代宰相李德裕,詩人許渾、皇甫冉,歌妓詩人杜秋娘。北宋移居鎮江的有:著有被譽為“十一世紀的科學坐標”《夢溪筆談》的科學家沈括,製造世界上最早天文鍾“水運儀象台”的科學家蘇頌,書畫家米芾,抗金名將宗澤,在鎮江南山鶴林寺池旁寫下《愛蓮說》的周敦頤,“宋末三傑”之一的陸秀夫,清朝詩人龔自珍等。句容市有被譽為醫藥鼻祖的葛玄,晉朝道教理論家、煉丹術家和醫學家葛洪,南朝道教思想家、醫藥學家陶弘景。武將有三國太史慈、魯肅、呂蒙,南朝檀道濟,清朝有抗英將領海齡等。傳說中有在金山出家的唐朝高僧玄奘,法海和尚,還有在《水滸》中鎮江潤州督統製李逵等。
明清兩代鎮江名人有官居吏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的楊一清,主持編修《大清一統誌》《佩文韻府》《康熙字典》的張玉書,書畫家笪重光,書法家王文治,文史學家陳慶年等。
近代鎮江名人有著《鐵雲藏龜》和《老殘遊記》的劉鶚,著第一部全麵係統的漢語語法專著《馬氏文通》的馬相伯、馬建忠兄弟,曆史學家柳詒徵,飛機製造專家巴玉藻,華生電扇發明者楊濟川,世界語運動開創者之一的符惱武,金融家陳光甫,辛亥廣州起義總指揮、被南京臨時政府追授為*軍的趙聲;辛亥革命著名將領李竟成、解朝東、馬貢芳,愛國民主人士冷遹。
當代鎮江名人有:政治界: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樸,原副總理*,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橋梁專家茅以升,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丁石孫,原國務委員外交部長*,衛生部部長陳竺,原山東省政協主席陸懋曾,銀監會主席*,原商務部副部長*,原江蘇省副省長管文蔚,江蘇省委常委、秘書長李雲峰,原江蘇省政協副主席陸小波、武繼烈,原浙江政協副主席、寧波市市長耿典華,國際共產主義戰士嵇直。科技文化娛樂界:複旦大學創始人馬相伯,美術家呂鳳子,畫家潘玉良、薛宣林,教育家戴伯韜,語言學家、語文教育家呂叔湘,史明君,化學家戴安邦,南京大學前校長匡亞明,數字家華羅庚(丹陽訪仙人),哲學家韋政通,中國電影評論家學會名譽會長梅朵,中科院院士包信和、馬偉明,出版家範用,詩人聞捷,導演王扶林,演員陶玉玲,指揮家卞祖善,國畫家戴敦邦,演員江珊,總政歌舞團團長作曲家印青,配音演員童自榮,主持人楊瀾,演員謝蘭,中央電視台英語節目主持人劉欣,歌唱家柏文,台灣著名主持人尹乃菁,江蘇電視台主持人陳怡,記者許杏虎。體育界:象棋國手巴吉人、張國鳳,國奧隊主教練沈祥福,中國乒協副主席張燮林,乒乓國手鄔娜、秦誌戩、柳絮飛、範瑛。宗教界:全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茗山。商界:民族工商業者嚴惠宇,春蘭(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誌,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施正榮,今典集團董事長張寶全。
鎮江,古稱“宜”、“朱方”、“丹徒”、“京口”、“潤州”。其名字來曆有兩種說法:一是因鎮江北部沿江岸—帶地勢比較低窪,在古代常受水害,所以在水名之前加一吉祥詞,以示祈望而得名。
二是在公元1113年宋代(宋徽宗政和三年)改潤州為鎮江府時才有的。據說,當時統治者認為鎮江的地理位置優越,背山麵江,形勢雄險,為鎮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鎮江。
鎮江之名至今已沿用了800多年。鎮江名稱的演變反映了鎮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兵家必爭之地。自1985年以來,鎮江已被列為我國沿海開放城市、重點旅遊城市和曆史文化名城。1987年,鎮江港正式對外國籍船舶開放,具有比較完整的海關、商檢等口岸管理服務機構設施。從此,“鎮江”之名更加聲譽大振,蜚聲四海、五洲。
作為美食之鄉鎮江,不斷開發旅遊美食文化,以淮揚菜係為特色,兼收南北風味。鎮江美食有“三魚、三怪”之稱。“三魚”即“長江三鮮”鰣魚、刀魚、鮰魚;“三怪”則為肴肉、香醋、鍋蓋麵,以“鎮江三怪”最為出名,有俗語;“香醋擺不壞,肴肉不當菜,麵湯裏麵煮鍋蓋”。
鎮江高檔特色菜肴皇家食譜“乾隆禦宴”獨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