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節徐達參加起義(1 / 3)

郭子興本來是定遠(今安徽定遠)地方一個財主,因為出身低微,經常受地方官吏的敲

榨勒索,心裏氣忿不過,加入了白蓮會。他拿出家裏的錢財,擺酒殺牛,結交江湖好漢,隻

等一有機會,就殺死那批貪官汙吏,出口惡氣。

公元1352年,也就是劉福通起義的第二年,郭子興看見時機成熟,就和四個朋友一

起,帶著幾千個年輕人,趁著黑夜,打進濠州城,殺了州官,把濠州城占領了,宣布起義。

郭子興和他的四個好友都自稱元帥。

元王朝派大將徹裏不花帶兵圍攻濠州。徹裏不花害怕紅巾軍,不敢攻城,在老遠的地方

紮下營壘,卻派兵士在城外捉了一些百姓,當作俘虜向上級冒功請賞。城外的老百姓遭到迫

害,過不了日子,紛紛逃到城裏投奔郭子興。郭子興的隊伍越來越壯大。

1351年,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劉福通在潁州(今安徽阜陽)發動起義,並推韓山童為明王。同年八月,彭瑩玉、徐壽輝在蘄水(今湖北浠水)起義。這些起義者用紅巾裹頭,故稱紅巾軍。1352年,郭子興和孫德崖在濠州起義。

朱元璋聞聽起義的消息,不由心想,老在寺院裏,隨時可能被元官軍抓走,性命難保。正在此時,朱元璋收到兒時夥伴湯和的信,湯和在信中邀請朱元璋參加郭子興的義軍。恰在此時,朱元璋的師兄秘密告訴他,說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於是,朱元璋放下缽盂,趕緊去投奔郭子興的紅巾軍。這一年,朱元璋25歲。

朱元璋入伍後,因為他作戰勇敢,而且機智靈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興的賞識,於是郭子興就把朱元璋調到帥府當差,任命為親兵九夫長。朱元璋精明能幹,處事得當,打仗時身先士卒,獲得的戰利品全部都上交安徽鳳陽郭子興元帥,得了賞賜,又說功勞是大家的,就把賞賜分給大家。不久,朱元璋在部隊中的好名聲傳播開來。郭子興也把他視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總是和朱元璋商量。當時郭子興有一養女,名馬秀英(即後來大腳馬皇後),是其至交馬公的女兒。馬公死後,他最小的女兒便由郭子興*。此時,郭子興見朱元璋是個人才,對自己的事業將會有很大的幫助。於是便把21歲的養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從此軍中改稱他為朱公子。有了身份,便不能再用從前的小名重八了,於是就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國瑞(朱,為“誅”,元,指大元朝,璋,一種尖銳玉器)。

當時,在濠州城中,紅巾軍有五個元帥。郭子興一派,孫德崖與其他三個元帥一派,兩派之間矛盾重重。這年九月,徐州紅巾軍主將芝麻李被元軍殺害,其部將彭大和趙均用率兵到了濠州,彭大與郭子興交好,而孫德崖等人則拉攏趙均用。在孫德崖的鼓動挑撥下,趙均用綁架了郭子興,並將郭子興弄到孫家毒打一頓,準備殺掉郭子興。朱元璋聞訊後,在彭大的支持下,率兵救回了郭子興。從此,兩派結怨更深了。

朱元璋見濠州城諸將爭權奪利,矛盾重重,決心依靠自己的力量,開創新局麵。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六月中旬,朱元璋回鄉募兵,少年時的夥伴徐達、周德興、郭英等和同村鄰鄉的熟人聽說朱元璋做了紅巾軍的頭目,紛紛前來投效。於是朱元璋很快就募兵七百多人,回到濠州,郭子興十分高興,就提升朱元璋做了鎮撫。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徐達參加農民起義軍郭子興部,隸朱元璋。

協助朱元璋渡長江,克采石,下太平(今安徽當塗),俘元萬戶納哈出。

元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克太平將其俘獲,朱元璋以其為名臣後人,待之甚厚,勸其歸順,但其堅決不肯。後來朱元璋好言相撫,厚贈銀兩,準其北歸元朝。元亡後,元順帝北逃,史稱北元。

以納哈出手握重兵,封其為丞相,繼封太尉。不久,元遼陽行省平章劉益降明,遼東大部為明所有,納哈出領兵踞開元路(今開原),屯兵二十萬於金山(今昌圖金山堡以北至遼河南岸的吉林雙遼東北一帶),持畜牧豐盛,與明軍對峙。當時元順帝早已於明洪武三年歿,不久太子又死,由順帝孫脫古思帖木兒繼位,納哈出成為元末主要勢力,有史料言,曾封其為開元王。

明取得遼東後,明太祖數遣使招撫,其置而不答。洪武八年(1375),入犯遼東,兵鋒直達金州,為遼東都衛馬雲、葉旺等擊敗。其後屢入塞犯,皆為明軍所敗。洪武二十年,馮勝率大軍二十萬逼金山,史稱金山之役。再遣故元將乃刺吾至納哈出處招撫。納哈出見大勢已再難更變,遂降於明。降後,朱元璋親封納哈出為海西侯,賜鐵券丹書。二十一年,納哈出從傅友德往征雲南,途中卒於武昌舟中,葬於南京。子察罕改襲沈陽侯,二十六年,坐藍玉黨伏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