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於三月二日率兵入宮,發動政變。斬支持立世祖之孫阿難答為帝的左丞相阿忽台,擒阿難答,愛育黎拔力八達稱監國。此時,其兄海山正揮軍南下,愛育黎拔力八達與母答已北迎海山,會於上都,決議擁海山為帝,並誅殺阿難答,廢卜魯罕皇後。二十一日,海山在大安閣即位,是為武宗[25]。
元武宗因愛育黎拔力八達有功,冊封他為皇太弟(即未來的元仁宗),相約武宗係與仁宗係交替稱帝,即武仁之約。元武宗時期,加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26],並給予孔子的家族與弟子一些稱號。為了解決元成宗時期的財政危機,元武宗設置常平倉以平抑物價,下令印製至大銀鈔,然而反而使銀鈔嚴重貶值。此外他將中書省宣敕與用人權劃歸給尚書省。1311年元武宗因沉耽淫樂、酗酒過度,年僅31歲死於玉德殿,愛育黎拔力八達順理成章地以監國者總攬朝政[27],由皇太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繼位,是為元仁宗,這次是元朝首次和平繼承帝位。
漢化運動
元仁宗力圖改變元武宗時造成的財政枯竭、政製混亂的局麵,他推行“以儒治國”政策,並且減裁冗員、加強中仁宗時期發行的寶鈔
央集權以整頓朝政。他曾令王約將《大學衍義》譯為蒙文,賜臣下說“治天下,此一書足矣。”並將《貞觀政要》和《資治通鑒》等書摘譯為蒙文,令蒙古人與色目人誦習。1312年元仁宗將其儒師王約特拜集賢大學士並將王約“興科舉”的建議“著為令甲”,至此恢複科舉製度。本次科舉以程朱理學為考試的內容,史稱延祐複科,最後錄取護都答兒、張起岩等56人為進士[24][28]。
他還倚重漢人文臣,處死蒙丞相托克托等,排除朝中異己。財政方麵,元仁宗取消元武宗的經濟措施,並且於1314年在江浙、江西、河南等地查清地方田產,史稱延祐經理。任用床兀兒統軍,擊敗察合台汗王也先不花以平定西北地區。然而元仁宗未能製止太後答己幹預朝政,也無力製裁備受太後重用的重臣鐵木迭兒貪贓枉法。在繼承問題方麵,元仁宗以王約輔助皇太子碩德八剌,並且聽從鐵木迭兒的建議,廢除武仁之約。他將元武宗長子周王和世琜外放鎮守雲南、次子圖帖睦爾放逐海南島。仁宗即位之第五年,即延祐三年(1316)十二月,立嫡子碩德八剌為皇太子,兼中書令、樞密使[29]。同年冬天,元武宗舊臣皆感憤怒而擁護和世琜叛變,最後敗走漠北,依附察合台汗國。1320年元仁宗駕崩後,皇太子碩德八剌即位為元英宗[24]。
皇位更替
南坡之變
延祐七年(1320)正月,36歲的仁宗病死於大都光天宮。碩德八剌於三月元英宗
登上皇帝寶座,是為英宗[29]。元英宗續實行元仁宗的以儒治國、加強中央集權和官僚體製的政策,並於1323年下令編成並頒布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製》,共2539條,他還下令拔除權臣鐵木迭兒在朝廷的勢力。然而支持鐵木迭兒的蒙古與色目保守派厭惡元英宗的新政,有意發動政變。1323年鐵木迭兒的義子鐵失趁元英宗去上都避暑之際,在上都以南15公裏的南坡地刺殺元英宗及宰相拜住等人,史稱南坡之變,仁宗係自此未能再奪得皇位[24]。
天曆之變
泰定帝召回被放逐到海南島的武宗係圖帖睦爾為懷王。泰定帝於1328年七月崩於上都,丞相倒剌沙擁立七歲的阿速吉八為帝,是為天順帝。而鎮守大都的燕帖木兒與伯顏擁立周王和世琜於漠北、懷王圖帖睦爾於江陵,同年圖帖睦爾先至大都繼位,是為元文宗。[11]之後,兩都之爭由此展開。十月,上都陷落,天順帝被俘[30]。隔年和世琜於漠北和林稱帝,即元明宗。元文宗放棄帝位,派燕帖木兒迎元明宗繼位,並且被立為皇太子。然而燕帖木兒毒死元明宗,複位元文宗,改元天曆,史稱天曆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