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中期,忽必烈去世後,元朝逐漸走上了由盛到衰、最終覆亡的道路。這一過程僅僅走了70餘年。而自成宗死後到順帝即位,在短短26年(1307—1333年)中,元王朝就相繼更換了9任皇帝。尤期是自英宗被弑以後,帝位紛爭、自相殘殺的局麵一幕接著一幕。這種統治集團內部為爭奪最高統治權而進行的鬥爭極大地削弱了元王朝的統治基礎和實力,對其統治秩序的惡化和崩潰起到了直接的推波助瀾的作用。元朝統治階級長期以來推行的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政策,到元末最終導致了社會矛盾的公開激化,在此基礎上爆發的紅巾軍大起義,敲響了元王朝的喪鍾[21]。
成宗時期
政治局勢
1294年元世祖駕崩後,雖然太子真金早死,但是元世祖曾賜真金的三子鐵穆爾“皇太子寶”並且讓他元成宗皇帝鐵穆耳[22]
鎮守和林。隨後鐵穆爾在庫裏爾台大會中獲得重臣伯顏與玉昔帖木兒等支持,打敗真金的長子甘麻剌與次子答剌麻八剌等,鐵穆爾即皇帝位於上都,即元成宗[23]。成為蒙古入元以來第一個繼位的皇帝[23]。元成宗主要恪守元世祖時期的成憲,任用其侄海山(答剌麻八剌之子)鎮守和林以平定西北海都之亂,並且下令停止征討日本與安南。在內政方麵專力整頓國內政治,減免江南部分賦稅。然而,由於元成宗過度賞賜,入不敷出,使國庫資財匱乏。到了其晚年,由於蒙古政權格局的痼疾,政治弊端逐漸暴露出來[23]。
1307年正月,元成宗駕崩,由於太子德壽早逝,左丞相阿忽台擁護皇後卜魯罕與信奉伊斯蘭教的安西王阿難答監國,並有意讓阿難答稱帝。海山之弟愛育黎拔力八達與右丞相哈剌哈孫發動大都政變。他們斬殺阿忽台,控製大都局勢,擁護率軍南下的海山稱帝,即元武宗。皇後與阿難答被元武宗斬殺,其回回部下退入西域吐魯番地區[24]。鐵穆爾在位13年(1294—1307年),先後改用元貞(1295—1297年)、大德(1297—1307年)兩個年號。鐵穆爾執政期間基本是屬恪守成憲[23]。
平定西北與宗主地位
西北地區方麵,早在元世祖時期,由於他的大汗之位不受四大汗國的承認,使得當時窩闊台汗海都有意奪回蒙古汗位。海都統轄葉密立(今新疆額敏東南)一帶且與欽察汗國友好。元世祖為了避免在南征南宋時被海都元朝疆域
背刺,遂扶持八剌獲得察合台汗位以牽製海都。然而在1268年,海都、八剌和欽察汗忙哥帖木兒以元世祖過度漢化、違背祖宗成法為由,在塔拉斯河招開庫裏爾台大會結盟反元。他們以海都為盟主,共同瓜分中亞行省,聯合對抗元朝與伊兒汗國,史稱海都之亂。元世祖派伯顏北上平亂,海都與新任察合台汗篤哇采用遊擊戰的方式回避決戰。1287年海都聯軍夥同鎮守遼東的東道諸王乃顏與哈丹襲擊和林(今蒙古國哈爾和林),元世祖親率大軍擊敗之,派伯顏、玉昔帖木兒與李庭平定東北乃顏,主持西北軍事。1289年海都再犯和林,最後其勢力被驅出阿爾泰山以西。而哈丹於遼東高麗一帶遊擊,至1292年敗亡[24]。
元成宗即位後,任命其侄海山(後繼位為元武宗)總領漠北諸軍。1301年海都聯軍被海山和晉王甘麻剌擊潰,史稱鐵堅古山之役。海都於戰後去世,其子察八兒繼位,窩闊台汗國被篤哇掌控。1303年由於篤哇被欽察汗脫脫蒙哥擊潰,就與察八兒共同派使者向元廷請和,脫脫蒙哥也向元廷請和,而伊兒汗本來就支持元廷,至此四大汗國皆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雙方廣設驛路,解除封禁。不久之後,窩闊台汗國被察合台汗篤哇與元朝元武宗先後攻滅而亡,察八兒投降元朝[24]。到了其晚年,由於蒙古政權格局的痼疾,政治弊端逐漸暴露出來[23]。
武宗時期
大德十一年(1307)正月,成宗鐵穆爾死於玉德殿,年僅42歲[25]。鐵穆爾兄答剌麻八剌的次子愛育黎拔力八達與母親答已於二月到達京師,並與中書省右丞相哈剌哈孫取得聯係。為搶在三月三日卜魯罕皇後稱製前舉事,渾天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