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還有許多記憶的具體方法。如“諧音法”,即通過相同或相似的音韻之間的變換,使它成為你所要記憶的一種形象的記憶方法。比如要記憶第一次經濟危機發生在1825年,就可以將1825諧音成“一把二胡”,這樣要記憶的內容就可以變成“一把二胡奏出第一次經濟危機”。如“圖形法”,即將記憶的內容用圖形表現出來或者跟一幅熟悉的圖形相聯係來強化記憶。這種方法在地理知識的記憶中很常見。如“故事串聯法”,即把各個相互獨立的詞句用奇特的形象串聯成一個小故事。比如要記憶一組不相關的詞:香煙、木料、熱水瓶、日光燈、大炮,就可以這樣來記:香煙點燃了一堆木料,木料上壓了一隻大得出奇的熱水瓶,而這隻熱水瓶的塞子竟是用日光燈做的,有人用日光燈做大炮的炮管。此外記憶的方法還有濃縮法、字頭記憶法、列表法、誇張記憶法、順口溜法、卡片法等。需要指出的是,無論什麼技巧和方法,都不過是輔助記憶的手段,而不是最根本的東西,每個人應當結合自己實際靈活采用,不要生搬硬套。
記憶的意誌品質、情感品質以及記憶的時間和頻率等都與記憶的效果有關。專心致誌、全神貫注,肯定是記憶的最佳狀態;而信心飽滿、心緒寧靜、適度興奮都會有利於記憶。一般來講,早上和晚上休息之前都是記憶的最好時間。而根據艾賓浩斯曲線來及時進行多頻率的複習,是鞏固記憶的基本手段。
記憶竅門的找到,為人們進入高效學習狀態帶來了一條捷徑。而孩子一旦實現了高效學習,良好的學習成績就會向他招手,就像詩人劉禹錫在《秋詞》中寫到的“晴空一鶴排雲去,便引詩情到碧霄”。
8.查漏補缺是整個高三學習的核心戰略
作為一張絕大多數孩子無法逃脫的命運之網,中國的高考雖然遭到眾多人的詬病,但是它仍然是中國在最廣泛的範圍實行的一種相對最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或學曆晉升方式。製度實行幾十年來,無數貧寒的、普通的莘莘學子正是通過它改變了人生的命運。盡管它並不是改變人生命運的唯一途徑。
既然“無法逃脫”,就得全麵適應和正確麵對。在不忽視綜合素質培養的同時,著力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讓他成為高考競技場上的勝利者,就成為家長的中心任務之一。高三是孩子基礎教育階段的最後一年,也是離高考最近的一年,如何在這一年把握和選擇好學習的方式,對高考有著十分直接的影響。
勤奮的意識已無須通過大量的嘮叨來灌輸和提醒。大多數的孩子都會珍惜這生命中極為重要的一年,血性地拚搏、緊張地奮鬥,會鋪滿孩子們365個日日夜夜。不過在學習方法上,不少孩子會陷入盲目的忙碌之中,缺少整體把握和戰略思維,像一隻無頭的蒼蠅,焦急、無序地亂撞,以致不能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根據我的認識和經驗,查漏補缺是整個高三的基本戰略,是這一年學習的核心方式和重點內容。
這個戰略,是基於高考的要求、高三學習的特點以及每個人個性化自主學習的要求而得出的結論。我們知道,高考主要是考查學生掌握相關功課知識、技能的情況以及運用它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到高三時新的知識已經不再講授也無須講授(因為超出了考綱要求),整個學習進入了對原來所學知識的複習、鞏固、提高階段。此時的要害和側重顯然不再是新學了多少東西,也不是某門科目要學得有多麼的精深(例如,即使是數學家,也不可能在高考數學這一門考試中考出超出150分的成績),而是是否毫無遺漏地、準確地掌握了原來所學的所有東西,是否每門功課都齊頭並進。總體上可以說,高三的學習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如果將所有不會不能的知識、能力都找出來並且掌握或解決了,那就意味著能夠贏得一個圓滿的高考。這就像一個工廠從質檢部門的角度去抓產品,如果把所有有問題的產品都挑出來並且把這些問題都排除了,那麼這個工廠所生產的產品就全部合格了。而且高三的時間總是有限的,如果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自己已經知曉、熟悉、擅長的知識和能力上,雖然不完全說是畫蛇添足,但至少是極不劃算。同時高三老師組織的學習一般都是針對全班同學的整體和普遍情況,即便老師分析和認為的帶普遍性的問題,可能也不一定是某一個同學的問題。這就需要每一個學生在跟準老師步調的同時,把握自己的狀況,分析自己的優劣,認清自己的問題,並且緊緊圍繞這些問題,開展自主學習,有的放矢,因材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