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怎樣學習比學習什麼更重要(5)(1 / 2)

好像一部大型機器由許多部分和零件組成的一樣,高的學習效率也由許多因素構成。既有意誌、情感層麵的東西,也有具體方法技巧方麵的東西。關於前者,是否熱愛學習,是否有自信心,是否專心致誌,是否有緊迫感,情緒是否穩定,等等,都對學習的效率影響很大。譬如說情緒的低落與感傷,就會阻止知識的吸納和獲取,一本書拿在手裏半天也會不知道說些什麼。不過,意誌、情感層麵的內容由於我已經在本書其他地方進行了闡述,這裏限於篇幅就不再重複,此處隻就提高學習效率的具體方法技巧方麵的東西予以闡述。

做好計劃安排,是提高學習效率的第一步。正像建造樓房先要有圖紙、打仗先要有作戰計劃一樣,對學習也必須要有一套切實可行的計劃。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中間安排多少時間的休息、鍛煉,某門功課是做題為主還是看題研究為主,等等,都應做出計劃安排。計劃要突出自己的薄弱科目,也要突出各個學科中的重點內容。計劃不要太死板,要留有“空坪隙地”。有了計劃,就等於給自己在腰間係上了一根繩子,有個東西在前麵牽著走或者牽著跑,使自己沒有了走神和懈怠的機會。不會學習的孩子,來到書桌邊要不就是不知所措,要不就是埋頭寫作業,一直到睡覺,中間沒有休息,沒有重點,沒有方式變化,就像煮八寶粥,“糊塗”得很。

跟計劃緊密相連的,就是時間觀念。高效學習者在學習中始終有時間的約束和導引,這使他們有一種緊迫感,也使他們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快捷的思維速度,這大大加強了他們在單位時間內對知識的獲取量。而那些沒有時間觀念的人,學習起來渾渾噩噩,思維慢條斯理,動作遲緩“優雅”,容易出現一會兒想這、一會兒想那,其學習收獲是無法跟前者相比的。

速度問題在高效學習中占據醒目位置。速度快捷的孩子,在單位時間內學習的內容肯定比別的孩子多,成績一般也會更好。2003年沈陽市高考狀元、東北育才中學學生明英男之所以取得好成績,與她快捷的學習方式分不開。她的老師說:“明英男的做題速度很快,快到了你不可想象——15分鍾就可以做完30道英語單項選擇題,而一般的學生在這個時間內也就是做完15道左右。”將三個女兒培養成博士的武漢教育專家陳克正,主要采用的是四快學習法,即通過“飛行員眼球閱讀法”、“彈性寫字訓練法”、“數字換腦計算法”和“動態影像記憶法”等方法,提高孩子們在讀、寫、算、記四個方麵的快速反應能力。提高孩子快速學習的能力,主要基於兩個理由,一是孩子平時的作業太多。沒有快捷的速度,孩子們就無法從作業的題海中解脫出來,就無法有自主學習、複習的時間——而這些都是要取得優異成績所必不可少的。沒有快捷的速度,有時甚至連作業都完成不了。二是考試題量太大。目前孩子們的考試,大都有幾大張,密密麻麻分布著大量試題,沒有快捷的速度,考試起來可能做都做不完,還不論檢查。做得快的孩子,才有可能有更多的時間檢查,也才可能有更多的時間對付難題,考試成績也才可能更好。

當然,快捷也不能出錯,這就必須要有嚴謹、細心的學習品質。有些孩子動作雖然快,但是錯誤率也很高,這就叫“欲速則不達”,或者叫做學習上的“毛糙”,必須盡快扭轉。因此學習上的快捷,必須是在保證準確率的前提下的快捷。其中的順序不容逆轉。

為了培養女兒的快速學習能力,我也想了一些辦法。譬如在喊口號的教育方式中就有“在靈敏和快捷中提高效率”一句;譬如我經常跟她說為了快字跡不必寫得那麼工整,隻要能讓老師看清就行;譬如要她快速翻書;譬如要她養成快速作文的習慣;譬如要她在生活上動作快,以此帶動她在思維上也加快速度,等等。通過幾年努力,女兒邁入了學習上的快車道。

高效的學習,需要良好的環境。一般來講,清淨、整潔的環境更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雖然有些孩子能夠克服周邊環境的吵鬧而專心學習,但這不是孩子們的普通狀態,更多的孩子則會因為周邊各種聲音、圖像、氣味等而心情煩躁、心猿意馬,從而影響學習效率。家長們應該盡可能讓孩子學習時處於安靜的環境中。此外,家中要清潔衛生,東西也要擺放有序,尤其是孩子的書桌上,各種資料、書籍、試卷等都要擺放整齊,因為肮髒、淩亂與高效不相容。

20世紀美國人道主義思想家弗洛姆曾經這樣批評現代社會:“我們生產著像人一樣的機器,同時生產著像機器一樣的人。”指出現代物化的社會,正在造成人的“異化”。這裏我們沒有時間去追隨巨人的腳步而演繹、討論、思考,隻是要指出,孩子們不是一部部機器,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著勞累感和厭倦感的生物。任何一項長時間的活動,都會使孩子產生疲憊,更何況學習這種高智力消耗的活動呢?因此,讓孩子在學習的間隙開展一定時間的鍛煉、娛樂,使之得到休息、放鬆,是十分必要的。頂尖的學子大都是體育和文娛愛好者,特別善於在緊張學習的過程中調整自己。2009年湖南高考高分考生、雅禮中學學生熊哲昆的父親這樣評價他:“兒子是一個陽光男孩,會彈鋼琴,遊泳、羽毛球和網球,也是樣樣精通。”2010年湖南高考高分考生、湖南師大附中學生錢垠愛好異常廣泛,中國古典文化、小提琴、舞台劇、日本動漫都是她學習中的調節手段。而同年湖南高考高分考生胡佳胤提出“睡覺和學習一樣重要”,而琵琶、書法、羽毛球、國畫、武術都是她放鬆的手段。家長們要清楚,學習時間從來不是越長越好,一定要張弛有度、勞逸結合,讓孩子得到及時的休息、放鬆和調整,這樣學習的高效率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