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怎樣學習比學習什麼更重要(4)(1 / 3)

要善於珍惜和利用時間,做事就要富於計劃性。有的人在學習上、工作上似乎也占用了許多時間,但是他是時而幹這個,時而幹那個,想到什麼幹什麼,毫無秩序,結果主要的、應該做的事都沒有做好,單位時間的產出率很低,這實際造成了時間的浪費。培根說:“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做計劃就是合理安排時間。

時間利用的大忌是拖延、拖拉的壞習慣。有的孩子做事喜歡推,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後天,推到後來往往不了了之;有的孩子做事不專心、速度非常慢,一會兒做一下,一會兒玩一下;身在桌前,心在雲外;磨磨蹭蹭,懶懶洋洋,結果是學習時間很長,學習效果很差。改變這種壞習慣需要家長多方著力,關鍵從培養意誌力、控製力著手,綜合運用賞識、約束、批評、懲罰等手段以及言傳身教等方法,著力於行為習慣的打造。譬如當孩子遵照家長規定的時間目標高質量完成了作業,就獎勵給孩子開展他感興趣活動的時間。這就像動物園馴獸師對於動物表演完一套正確動作就給予一份食物獎勵一樣。還有的孩子在日常基本生活上耗費的時間偏多(例如在吃飯、洗澡等事情上動作慢、拖拉),以至於放在學習上的絕對時間就偏少,這也可能使孩子遠離了良好的學習成績。

女兒的時間意識是隨著年齡而逐漸增長的。兒童時代,女兒還沒有什麼時間概念。上幼兒園和上學後一段時間,很多時候早晨我們都要催她“快”、“快”、“快”,這樣才能避免上課遲到。後來,女兒的責任感、榮譽感加強了,自己料理生活的速度也有所加快。在小學的學習中,女兒每天放學後都會先做完作業再去玩,學習中一般都比較專注,時間效率也比較高,從沒有出現過很多孩子在作業中容易出現的“磨磨蹭蹭”的現象。在一些零散的時間,女兒也會用來讀課外書。看電視、玩遊戲等活動,我們一般也會給個相對合理的時間規定,而女兒也大多會聽話地遵守規定、信守承諾。但是此時女兒有一個毛病,就是吃飯、洗澡的動作都相當慢,時間花費都過長。那時候妻子帶女兒出去旅遊,最怕女兒吃飯,因為速度慢,常常要不斷催促才十分勉強地趕上旅遊團的整體節奏。此時,我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危害,它使女兒的學習時間明顯比別人少,隨著課業負擔的加重,它還將減少女兒的休息時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綜合運用了表揚、獎勵、約束、批評、處罰等多種手段以及言傳身教、寫小紙條、寫信、喊口號暗示、召開家庭會議研究等許多辦法,時間上也花費了五六年。到女兒進入初三時,女兒的速度有了明顯改觀,到高二時,女兒在這方麵得到根本改變。

“不是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老師和我們的辛勤付出,換來女兒在時間利用上的大的變化和成長。進入高二後,女兒成了十分珍惜時間的人。不僅吃飯、洗澡的速度加快,而且在學習上既投入大量時間,又充分利用邊角餘料的零散時間。放學後、吃飯前如果有時間,她都會用來學習;有時,在上下學的路上,她也會拿著一本小冊子。比如她在2011年的每周總結本上寫道:“我認為我要多利用邊角餘料的時間,這是我最缺乏而又最可以、最合適利用的時間,譬如:早自習和早自習之前,及早自習後到上課的小段時間,這些時間可用來背語文、英語、地理圖冊,還譬如每天中午午睡前的時間,回家的路上也不應放過,可掏出口袋中的資料進行背記。”除此之外,她還特別重視學習的效率,重視製訂和實施計劃。到高三時,她每晚都有小計劃,她將要學習、複習的科目的內容寫在一張小紙條上,每完成一項她就打個鉤,直到全部完成。那時候,我仿佛看到她登上了時間的高速列車,朝著她理想的目標奔馳,心中雖有一些怕她過於勞累的擔心,但總體上充溢著欣慰和欽佩。

6.“凡事預則立”——學習要有計劃性

有一天,活蹦亂跳的二年級學生小芳帶回來一張紙。爸爸媽媽一看,是一份學習計劃表。稚嫩的文字寫的是每天詳細的作息時間安排,精確到了放學後每半個小時分別學習、複習什麼的地步。爸爸說:“看來小芳的老師蠻負責嘛,幫孩子製訂了這麼細致的計劃!”哪知小家夥一揚頭,得意地說:“這是我自己製訂的呢!”10年後的2003年7月,就是這個女孩,成了當年湖南高考的文科狀元,她叫黃芳,畢業於湘潭縣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