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怎樣學習比學習什麼更重要(4)(3 / 3)

進入初中後我又要她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學習計劃,突出複習環節,突出抓重點和自己的薄弱科目。她雖然同意,然而全麵執行卻非常難。不是因為她不認真,而是因為作業實在太多,計劃根本無法操作,每天做完作業後,就到了睡覺的時間了。那時候我看著她辛辛苦苦奔忙於作業中,心裏比較著急,因為我十分清楚,這並不是科學、有效的學習。為了改變這種局麵,一方麵我要求她加快速度,包括加快生活行為的速度,以增加絕對時間;另一方麵建議她少做老師布置的作業。我無數次地在她耳邊念叨:“不要成為老師作業的犧牲品”,甚至跑到學校去跟老師建議減少學生作業。女兒也在我和老師之間十分為難,即使她漸漸清楚我的意見是“熊掌”,在熊掌和魚不可兼得時,她也完全沒有放棄魚(女兒總體上很聽老師的話),更多的時候她走了一條中庸之道——偶爾放棄老師布置的不太重要的作業,盡可能實施我的一些學習計劃建議。這種為難讓女兒持續了四五年,一直到高三下學期女兒主動學習的可能性基本能夠實現。

其間,我則采用多種方式對女兒勸導、建議、要求。在跟她喊口號強化相關意念的教育方式中,就有“製訂並嚴守計劃”一句;在寫給她的小紙條中,就有“要靠嚴格計劃、提高效率、加快速度、舍棄次要等方式來控製時間以讓自己早日休息”、“計劃(包括製訂和執行計劃)是自主學習的開始和根本標誌。而計劃,決不是簡單地依照老師的要求去完成作業,而是既完成老師要求(這其中要有所舍棄),又根據自己的薄弱環節而開展的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行動”等句子,在每周總結的方式中,也有關於計劃性的內容。漸漸地,女兒學習的計劃性日益增強,到高三時已經變成了習慣,有基本的周計劃,有每天的計劃。

每當我看到女兒書桌上累積成一小疊的寫著每晚學習安排、標記著完成情況的小紙條,就有一種欣喜。我知道一艘載著理想的航船,正沿著正確的方向快速前進。

7.喜歡睡懶覺的理科狀元——尋求高效的學習效率

2005年6月26日上午10時,湖南高考成績剛剛公布,喜訊如忽然吹遍大地的春風,很快就在湖南師大附中傳播開了——該校理科實驗班學生餘真理以682分的高分奪得長沙市理科狀元。

當記者興衝衝趕到學校采訪她時,她謙虛地說“我還真是不小心得了個全市第一,我平時實在不夠勤奮,甚至還有些懶。”她告訴記者,每晚臨睡前,她都會把鬧鍾調到6點,但是卻沒有一天準時起來過;早上鬧鍾一響,她就會按掉,把鬧鍾又調到7點,然後抱著鬧鍾繼續睡,直到鬧鍾第二次響起,她才會迅速起床。為此她還挨過不少批評。

“她確實有點‘懶’,但是‘懶’得有理,‘懶’出了心得,”餘真理的班主任彭老師也證實了狀元的言論,“因為平時善於抓住零散時間,高效學習,餘真理才敢這樣‘懶’。在學習中她不會像‘瞎貓抓死耗子’般毫無頭緒地在書中亂鑽,人家要花3個小時複習的內容,她2小時就搞定了。”

高效學習成了狀元的製勝法寶。

熟悉教育學、心理學的人都清楚,效率是學習活動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因素,它決定著學習者在單位時間裏獲取知識的多少。高效率的學習,就意味著在同一時間段裏收獲得更多,或者完成同一學習項目花費的時間更少,從而相對獲得更多的學習時間。

有些學生,他們學習起來不能不說勤奮,耗費的時間也比別人多,但是成績就是提不高,這其中的核心原因是他們學習的效率不高(也可以說學習方法不佳),單位時間內的收獲比較低。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說得好:“學習必須繼續不斷地去做,又必須隨時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