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是黃芳,富於計劃性是所有頂尖學子的共同特征。長沙市一中學生李曉芮在高三時每晚自習前,都會騰出幾分鍾時間,結合白天的學習感受,給自己做個晚間學習計劃,然後寫在紙上;每做完一項,便做個標記,直到最後一個任務完成。2008年湖南高考高分考生、長沙長郡中學學生肖彥在高三時準備了兩個本子,一個是計劃本,一個是總結本。計劃本記著每月要幹什麼,需要完成什麼任務;總結本則記錄經驗和教訓。2010年湖南高考高分考生、常德芷蘭實驗學校學生殷榕在回答自己成功的原因的提問時就說道:“每天要有計劃,知道自己一天都要幹些什麼,而不要盲目地學習。”
計劃性是高效學習的重要環節。它不僅能夠幫助人們充分利用和把握時間,而且能夠促使人們去增強學習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強化學習的主動性和緊迫感,突出重點,減少疏漏,避免重複,消除無序。
缺少計劃性的學生,常常像一隻無頭的蒼蠅,拿起的是什麼書就做什麼科目的作業,沒有統籌安排,整個學習過程看不出他的學習重點在哪;由於沒有時間限製因素導入,在學習中他可能疲疲遝遝,效率不高。缺少計劃,基本意味著沒有對所學科目和自己的學習情況作綜合分析,這些科目的重點在哪,不同科目的學習方法是哪些,自己的薄弱環節是什麼,主要是做題還是看題,哪門科目該選擇哪一套參考書……
有人以為每天跟著老師走就可以了,無須自己再做計劃。這是片麵的。每一個老師一般能夠在所教科目領域幫助學生把握重點、抓住難點、消除疑惑,這也是老師的基本職責和老師存在的理由。但是,老師的這種把握是針對全班全體學生的狀況來確定的,並不針對某一個具體的學生,班上學生的難點不一定是某個具體同學的難點。每個人隻有他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知道自己的薄弱環節所在。因此隻有對自己作全麵分析並且在此基礎上做計劃學習,才會讓學習有的放矢,更加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不過很明顯,要做到這些是很難的,一般小學生、初中生都不能做到,不少高中生也做不好。在學習計劃性的道路上,誰醒得越早,誰就越有可能邁入科學學習的軌道,誰就越可能使自己成績優異。
做學習計劃,首先要對自己的學習狀況有清醒的認識,明白自己的優勢,清楚自己的劣勢,對自己各方麵功課的情況有個準確判斷,然後本著“主抓薄弱,兼顧全麵”的原則製訂學習計劃。計劃一般也應將生活、娛樂、休息等內容編排進去,通過每天的作息時間表來綜合表現。隻是對於月計劃、周計劃、周末計劃則要另外安排製訂。計劃不要定得太死板,要留有空間餘地,要訂得自己基本能夠實現和做到。計劃關鍵在於執行。如果不執行,計劃就等於一張白紙,也等於沒有計劃這回事。如果計劃任務總是完成不了,那就要修改計劃,使之能夠得到基本完成。製訂計劃時有兩個線索要把握。一個是時間,首先列出課餘可自行支配的時間,分出幾個時間段,寫上每個時間段學什麼,時間長的時間段學自己目前覺得薄弱的功課;另一個線索是課程,即列出各個課程需要學習的東西,分配到相應的時間段中去。高三的計劃應該製訂得更加詳細、更加具體,這樣才能使全麵複習與“查漏補缺”更加到位。2010年北京大學實名製推薦生、保送生、長沙雅禮中學學生王琳在高三時每天都有每天的學習計劃,每個星期則有一個大計劃,專門用一個本子記錄,分條列點,完成就畫勾;有的計劃細致到某天看書要完成某頁到某頁、要回顧總結教材的某個具體知識點等。
當前有一種很不好的傾向就是各科老師大量布置作業,使孩子深陷作業之中而無法做出自主計劃和安排,進而也無法開展自主學習。由於被老師的作業“綁架”了,孩子漸漸地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意識和獨立思考的精神,一步步成為老師作業的奴隸,進而成為老師作業的犧牲品。
其實,即使是成年人,也常常會被周邊的意識形態和時尚所左右甚至綁架,不自覺地跟著廣播電視喊口號、說流行語言,跟著電視上的人和周邊的人變換時裝,成為哲學家馬爾庫塞所說的“單麵人”,何況孩子呢?
挽救孩子,就需要外部的幹預,就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的作為。為了提高女兒學習的計劃性,增強她的自主學習品質,我動了一些腦子。還在她讀小學時,我就要求她製訂每天在家裏的作息時間表,並且基本按照時間表來安排每天的學習和生活,什麼時間做作業,什麼時間看電視,什麼時間睡覺……都由她自己自覺按照計劃執行,不要家長過多的提醒。女兒也很聽話,一段時間之後,作息時間表就成為她的生活指南。